2010-11-荔枝角天主教小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2011 年度
數學組周年工作計劃
【一】 本科目標
誘導學生理解及掌握數學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技巧。
發展學生的思維、傳意、解難及創造能力。
培養學生「數字感」和「空間感」;欣賞數和圖形的規律及結構。
透過基礎數學知識,加強終身學習的態度。
將資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
【二】 本科現況分析
2.1 強項:
科務統籌機制良好,由課程主任帶領科主任、副科主任及級組長,統籌各級課程及各科務工作。本大部分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樂意參與研討會、工作坊,以改善教學效能。有、輔導課及支援小組,學生。有頗充足之教具以協助施教。有教育電視配合教學以協助學生學習。各級課室有電腦配合教學。老師因應所需而設計適當的工作紙及小測,以加強學習效能;從而幫助老師瞭解『學與教』。一至三年級採用活動教學,以兒童為中心,讓兒童從活動中學習,以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本校(至六年級)設有數學奧林匹克小組,可提高學生之學習興趣,並發掘其數學潛能。本校老師因應教學內容,上網找尋適合的教材,以輔助教學及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校的校園設施有利學生進行有關數學學習的活動。鼓勵學生定期上網做數學家課2.2 弱項:
學生的「空間感」「數字感」較弱。學生對繁複的應用題仍不感興趣及未能充分掌握。學生對非常規的題目仍未能掌握。每班學生人數多,増加教學困難及難於照顧個別差異。【三】 本年度關注項目. 優化數學校本課程。
目標 策略/工作 時間表 成功準則 評估方法 負責人 所需資源 .1 延續合作學習。
1.1 著重小組探究、解難活動、積極互動、人人盡責,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及接受適當的挑戰,照顧差異。
全年 1.1.1 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單元教材各配件,並認同其效能。
1.1.1
課堂觀察、學生課業、
教師問卷。
科任
2. 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目標 策略/工作 時間表 成功準則 評估方法 負責人 所需資源 .1 強化本科在照顧學生學習差異的策略。
2.1.1 檢視各級課程,增加高層次思考題目及開放式題目。
2.1.1 學生能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及靈活的方法解題。
2.1.1
課堂觀察、學生課業、教師問卷。 ?
?科任
?
?
? ?
?
2.1.2 小二至小六奧數訓練班、精英數學班、奧數加強訓練班(拔尖班)。2.1.2 最少參加三次校外比賽
2.1.2
參賽人數紀錄
2.1.3 小二至小四趣味
2.1.3 90%學生完成課程2.1.3
出席紀錄
2.1.4數學輔2.1.4 90%學生完 成課程。
2.1.4
出席紀錄
2.1.5 設計不同能力的課堂工作紙,配合教學
。
2.1.5 90%學生能完成工作紙。
2.1.5
全體科任安
排工作紙給
學生完成。
科任
2.1.5
工作紙
2.2 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2.2.1 各級科任按學習單元搜集具趣味性及挑戰性的網上延伸活動。2.2.1
數學科網
頁內容。
科任
2.2.1
網上資源
2.2.2 鼓勵學生善用網上學習平台 ( 數學BCA網上功課及探險之旅網上練習及挑戰題 ),進行數學網上自學。 2.2.3 透過校園電視台,認識日常生活中的趣味數學、數學遊戲介紹、數學迷宮、數學家生平、數學歷史……。 改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盲點、難點及弱項。2.2.3 全部教師認同其效能。
2.2.3
課堂觀察、
學生課業。
科任
2.2.4 請本校中央圖書館主任協助,鼓勵學生借閱有關數學家生平事跡的書籍,培養學生的正面思維及提升閱讀素質。 11月至12月
2.24 70%學生參與,其中
60%學生能與同儕分享閱讀心得。
2.2.4
課堂觀察、
學生課業。
書館主任及科
任
2.3 學生透過參與
數學活動,增加對數學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啟發他們潛能舉行不同活動和比賽,讓學生的數學潛能得以發揮。為學生提供參與不同類型活動或比賽的機會,包括數學攤位遊戲,數學比賽、遊蹤、級際數學問答比賽及班際速算比賽等等。上學期期考後進行
2.3.1 60%學生參與
2.3.1
成績紀錄
科任
2.3.2 利用每月的壁報板,設計不同類型的數學比賽,鼓勵學生參與(例如:數字遊戲、估算、量……)每月得獎者可獲數學貼紙2張,同時在每月答對者中抽出10 位幸運兒再頒發獎品乙份。全年
2.3.2
60%學生參與,答對佔參與的50%。 2.3.2
每次統計參與及答對人數。設計問卷統計學生對這活動的興趣及意見。 每期負責壁報的數學科教師
300元 2.3.3 P.3—P.6年級進行『數學智多星』智力活動,每期答對者可獲數學貼紙 2張,同時在每期答對者中抽出每級各15 位幸運兒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