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寄生虫之吸虫的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6-11-28约4.29千字共8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虫 卵 毛蚴 胞蚴 母雷蚴子雷蚴 尾蚴 囊蚴 童虫 成虫 侵入川卷螺 第一中间宿主 侵入 溪蟹、 蛄 等体内 第二中间宿主 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肺内 痰或粪 入水 3周 穿过肠壁 腹腔 穿过膈肌 肺 移行 (异位寄生) (特点) 终宿主食入 返回 肺吸虫囊蚴 返回 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及蝲蛄 返回 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于人、猫、狗及野生动物(虎、狼等)肺。 2、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及 蛄等。 3、感染时期:囊蚴、转续宿主的肉内童虫 4、感染方式:经口 5、异位寄生及异位损害 返回 致病机理: 急性期: 主要表现由童虫移行、游窜时机械损害及免疫病理反应引起。 临床上以低热、纳减、乏力、消瘦、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重度者,毒血症状明显。 慢性期: 童虫进入肺后引起的病变,大致可分为: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 以上三期病变常可同时出现于同一器官内。 临床表现 成虫通常寄生肺,但其童虫有时成虫亦可寄生于皮下、脑、肝、眼等寄生,引起损害。 1、胸肺型:胸痛、咳嗽、咯血、铁锈色血痰等。 2、脑型:头痛、头晕、癫痫、偏瘫、视力障碍 等。 3、肝型:肝痛、肝大、肝功能紊乱等。 4、皮肤型:游走性皮下包块、结节。 5、亚临床型: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多种免疫反应呈阳性。 1、询问病史 2、病原学检查:痰检、粪检查虫卵、组织活 检,查虫体。 3、免疫学诊断 : 皮试 ELISA法 免疫酶染色 试验等 分布:国内分布广泛,山东、江苏、湖南等23个省、区。贵州有本虫的存在,未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 流行因素:1、病人、带虫者及保虫宿主。 2、中间宿主的存在。 3、生吃或半生吃溪蟹、 蛄的习惯。 防治原则: 1. 加强卫生宣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 饮生水。 2. 普查普治病人,处理病畜,以减少传染 源。 斯氏狸殖吸虫是我国独有的虫种。可引起皮下型并殖吸虫病。我省主要以斯氏狸殖吸虫感染人体的病例报告多见。斯氏狸殖吸虫在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及流行、防治上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形态: 椭圆形,宽长比1:2 梭形,宽长比1:2.4~3.2 口、腹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之前 腹吸盘略大于口吸盘,位于虫体前1/3处 睾丸掌状分叶,卵巢具有5~6指状分叶 睾丸长形分支状,卵巢分支多而细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生活史: 终宿主: 人及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类 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蟹及 蛄 拟钉螺、小豆螺类 淡水蟹 动物,人为不适宜宿主 斯氏狸殖吸虫 致病: 童虫及成虫均致病 童虫致病,引起幼虫移行症: 1、皮肤幼虫移行症,以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多见。 2、内脏幼虫移行症 卫氏并殖吸虫 其中以成虫引起的胸肺型损害最为多见。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诊断: 2、免疫学诊断 3、组织活检 1、询问病史 1、询问病史 2、病原学检查 (痰检、粪检) 3、组织活检 4、免疫学诊断 流行与防治: 二者在流行因素与防治措施上基本相同。 本课结束 谢谢大家 肺吸虫活组织检查(幼虫横断面) 幼虫横断面 返回 病人小脑切片中的虫卵 返回 眼肺吸虫病 返回 口吸盘 腹吸盘 睾 丸 子宫 卵 巢 子宫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返回 * 寄生于胆管内的虫体 华支睾吸虫感染 的晚期病人 肝、脾肿大;门脉高压、腹水。 晚期肝吸虫病病人 返回 同龄人对比:左为正常人, 右为肝吸虫病病人(侏儒) 病原诊断: 粪检查虫卵:各种集卵法 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 免疫学诊断: 皮内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流行的主要因素: 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保虫宿主 中间宿主分布广泛 粪便管理不当 生吃或半生吃鱼虾的习惯 华支睾吸虫病分布 1、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2、用人粪喂鱼 3、动物粪便随水流流入鱼塘 1 加强卫生宣教。 2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鱼虾。 3 加强粪便管理,消灭螺类宿主。 4 查治病人、带虫者和病畜。 首选药:吡喹酮 1. 成虫 (1)虫体肥厚,为大型吸虫。 大小为 20~ 75×8~20m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