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音乐学科的教与学的看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融入音乐学科的教与学的看法
根据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质的整合将引发学科课程的全面变革。对于音乐学科来讲,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会带来音乐学科教学的三种变革:将会带来音乐教研员、音乐教师信息意识的变革――就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音乐教研员、音乐教师、学生的信息意识的树立融进去;将会带来音乐教学内容的变革――就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学科教学内容恰当地融进去;将会带来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就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音乐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又作为学生音乐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融于音乐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整合,也肯定将带来音乐教学方式的变革。本文就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后的两个层面、六种音乐教学方式作初步分析如下。
一、音乐教与学的工具层面
从应用工具层面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会有助于改善和提高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的效益与质量;而从整合的角度看,只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并真正有利于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效益与质量的提高,它就是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作用。
第一种、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教学演示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这是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的初步表现形式。因为利用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教学的演示工具,将会起到改善、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和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软件和多媒体音乐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于自己的音乐教学;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音乐教学素材,编制自己的教学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教学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我市丰台区芳星园中学王瑛琨老师获得全国音乐学科录象课评比一等奖的音乐课《走近曲艺音乐》中,音乐教师收集了多种曲艺音乐素材,编制了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了有关曲艺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关学增演唱的北京琴书《苏东坡与苏小妹》、骆玉笙演唱的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等,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了曲艺音乐中几个曲种的基本特点与演唱风格。
这种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受到了音乐教师的普遍关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使用得也比较广泛,由于其内容丰富、呈现直观形象、使用方便快捷,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比较明显地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广大音乐教研员和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第二种、将信息技术作为个别化音乐学习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作为个别化学习工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的速度、作用和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以个别化学习的课件为例,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音乐需要(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目标等)来选择音乐学习的内容和确定音乐学习的进程,而且还可以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在交互的环境下进行音乐的自主学习。此外,许多操练型和辅助测验课件,可以引导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复习和巩固所学音乐基础知识。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研制的《北京市初中音乐学科毕业会考光盘》就是这样一种测验课件,该课件是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市初中音乐学科毕业会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研制的。该课件包括初中复习、初中测试、高中复习、高中测试四个部分,初中复习部分介绍了中国音乐作品21首、外国音乐作品15首,高中复习部分介绍了中国音乐作品16首、外国音乐作品17首,初中测试部分有测试题212个,高中测试部分有测试题237个。学生在家里可以选择课件中所介绍的音乐作品进行复习(聆听与分析),也可以选择课件中的测试题检测自己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程度和评价等级;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课件帮助学生复习所学习的音乐作品,也可以使用课件来检测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程度和评价等级。该课件受到了学生、音乐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当然,从整合的角度看,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个别化学习的工具还刚刚开始,因为这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本身,还涉及现有的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师的作用定位、音乐教材的内容形式和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等,特别是如何变革现有的音乐课程设置,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权。这些都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三种、将信息技术作为协作音乐学习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因而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为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计算机网络技术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如多个学习者(群体或小组,最佳组合是五至八人)共同完成某个音乐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音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分工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争论,学习者对音乐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