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要点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刘黎明 liulm@cau.edu.cn 第一节 方法概述 一、问题的由来 1)全球人口的增长:2000年人口已达60亿,近50年来翻了一翻多;由此对资源与环境(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加,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地沙漠化、耕地锐减、水资源紧缺等等。—》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否能够继续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有没有极限? 2)FAO在70年代开始进行全球范围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研究项目,研究结果是:在117个发展中国家中,有64个国家将在2000年不能养活自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推动了资源环境问题和人口政策的研究。 3)1986年中国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1988年与FAO合作,共同开展了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项目,具体研究结果: 以1985年的耕地为基数,在中等投入水平下(2010年),耕地总生产能力:5.05亿吨,如按人均400公斤粮食计算,可供12-13亿人口。 如在高投入水平下(2030年),耕地总生产能力:9.61亿吨,如按人均600公斤粮食计算,可供16亿人口。 这一结果对我国实行耕地保护政策和人口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章将以该研究项目为背景,介绍应用农业生态区法计算分析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 二、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下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土地生产潜力: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投入下,单位土地面积所能够生产人们所需的有效生物产量的最大能力。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单位面积的土地生产潜力、土地面积和平均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土地生产潜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地资源的属性,也取决于人为因素如对土地管理的措施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可用投入水平这一综合指标来表示,它与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所针对的具体时期相联系。归纳起来,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主要有: 土地资源的数量。主要考虑耕地、草地和可利用的水域等土地的面积。 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主要由土地资源的各种属性决定,如:光、温、水等气候因素;土壤质地、养分含量、pH值等土壤因素;土地区位等社会经济因素。 投入水平。投入水平主要包括物质和科技两方面投入的多少和高低。物质投入,包括化肥、农药、机械等;科技投入,包括改良的种子、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等。 生活水平。衡量生活水平的指标包含很多方面,但在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中,一般用人们所需要的食品数量来表示,如以每年人均需要多少粮食计算;或以每人每天需要多少卡的热量和多少克的蛋白质来计算。 时间尺度。投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中,需要选好时间尺度。要确定研究所针对的时期,还要预测相应时期人口、投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等的变化情况。 三、农业生态区法 农业生态区(agricultural ecological zone 简称AEZ)法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研究建立的一套计算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方法。 AEZ法,是将研究区域划为一些具有相似农业生态条件(气候、土壤和地形等)的土地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假设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相似(即具有基本相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因而其土地生产潜力进一步就决定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等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单元的土地生产潜力,再考虑人均消耗水平,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可以预测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人口承载力。 1)土地生产潜力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光、温、水、土、作物种类和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在具体计算时,首先假设除了光照和温度而其他条件都能充分满足作物生产需要的情况下,模拟作物的光合过程,计算作物的生产力。由于这个过程主要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因此,称计算所得的生产力为光温生产潜力(Ymp); 2)在光温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再假设水分不能充分满足作物生产需要,模拟水分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计算作物的生产力。由于这个过程主要受光照、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因此,称计算所得的生产力为光温水生产潜力(Ycp)。 3)在光温水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再假设土壤条件不能充分满足作物生产需要,模拟土壤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计算作物的生产力。由于这个过程主要受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的影响,因此,称计算所得的生产力为光温水土生产潜力(Ysp),这一生产力接近实际生产力即土地生产潜力。 根据以上的原理,土地生产潜力估算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气候生产潜力,包括光温生产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的计算;第二部分是将气候生产潜力进行土壤适宜性修正而演变为土地生产潜力。 因此,对于旱作农业(或称雨育农业)来说,土地生产潜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