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1)垄断竞争 (2)寡头垄断(oligopoly) (3)先发优势—斯塔克博格模型 (4)价格竞争 (5)竞争与共(串)谋:囚徒困境 (6)卡特尔(cartel) 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行业的特征: (1)产品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替代性 (2)存在大量厂商(如至少有50-100家) (3)进入障碍不显著,趋于自由进出(free entry and exit) (4)价格有一定影响力 如牙膏市场 餐馆业属于垄断竞争行业——以厦大校门外餐馆业为例。日常用品基本上都是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短期均衡 右图显示垄断竞争厂商的下行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以及成本曲线。 依据MC=MR原则确定均衡产量QSR,由于存在产品差异性,短期均衡产量对应的平均成本低于价格,结果获得了由阴影长方形表示的短期利润。 注意:厂商在短期也可能保本和亏损 垄断竞争长期均衡 长期中短期的利润会诱使其它厂商进入。 假定成本曲线不变,移动的需求曲线DLR正好在均衡产量点的对应位置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因而形成利润为零的长期均衡情况。 注意: (1)经济利润为零。 (2)实际生活中,可能赚到一点利润。 可乐、咖啡在市场上的垄断竞争 皇冠可乐 需求弹性 –2.4 可口可乐 需求弹性 –5.2 — -5.7 福格斯咖啡 需求弹性 –6.4 麦氏咖啡 需求弹性 –8.2 乔克福咖啡 需求弹性 –3.6 垄断竞争策略:非价格竞争 垄断竞争厂商除了进行以价格为基础的竞争外,还通过改变产品的特征和销售策略来调整其产量,这种竞争通常被称作非价格竞争。 一、产品变异(质量竞争) 厂商可以改变其产品的特征,吸引更多的顾客,扩大其销量,即所谓的质量竞争。 产品的变异:改进产品品质;改变包装和装璜;改善服务质量。 非价格竞争 二、改善销售策略(销售竞争或广告竞争) 非价格竞争的另一种形式是改变销售策略(主要是销售广告)。 销售费用是用来增加产品需求的货币支出。 销售费用曲线 寡头垄断特征 寡头龙断是由几个厂商所控制的市场,厂商的单个规模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特征: 1、厂商数量:几个。 一些大量厂商生产同类产品的行业,但只有几家控制市场:如美国电灯炮行业,有128家厂商参与竞争,但四家厂商控制了电灯炮的90%市场;中国彩电业厂家众多,但是几家企业控制大部分市场。 2、产品差异化:同质和差异。 产品有差别:例如国内外汽车行业典型属于这类情况。 产品同质:例如,美国初级铜全部产量是由七家厂商开采冶炼的;国内的铜生产也有类似集中特点。 3、价格影响力:相当大 4、进出行业:比较难 寡头厂商之间关系 寡头厂商之间关系兼有竞争和串谋的两面性。 寡头厂商市场控制力大小和利润水平高低,取决于它们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方式。 如果它们更多采取合作和串谋而不是竞争方式,寡头们有可能在在显著高于边际成本水平上制定价格,从而获得丰厚利润。另一方面,寡头之间也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并降低它们获得的利润。 寡头厂商行为方式的基本特点:它们采取某种经营行动必须事先考虑其竞争对手的可能反应,将此称作寡头厂商行为具有策略性(Strategic)。 行业自律价现象讨论 背景: 从1997年7月VCD行业 “圆桌会议”试图“规范”价格,到1998年国家经贸委对农用车,玻璃等产品规定行业自律价格,到2000年民航局关于飞机票“禁折令”,以及彩电厂家关于彩电价格的行业同盟,通过主管部门和厂商串谋形式对价格进行干预成为这些年频频发生的现象 “价格自律” 没有特殊理由时一般不存在人为自律问题。 以上行为是“价格串谋(Collusion)”,是价格卡特尔。谋取利润的一种手段。但从竞争效率角度看,价格串谋或价格干预会带来福利损失。 价格串谋通常是一种在寡头厂商之间的行为。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 博弈论(Game Theory)又名对策论,游戏论。是一门研究互动关系的游戏中参与者各自选择策略的科学。是研究机智而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及合作的学科。 博弈的规则或结构(三个要素): (1)博弈或游戏参加者。假定参与者都是机智而理性的。 (2)行动或策略空间。博奕参与者必须知道他自己及其对手伙伴的策略选择范围,并了解各种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 (3)有可评价优劣高下的决策行为结果。博弈论用数字表示这类结果,并称之为支付(Payoff)。 支付矩阵 支付矩阵(Payoff Matrix)又称得益矩阵,收益矩阵,赢得矩阵等)描述一个博弈结构。 有两个参与者厂商A和厂商B;它们各自可以选择两种策略,分别用“左右”和“上下”来标识;数字表示双方在不同策略选择组合下各自得到的支付,较大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