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解析
要 点
英语课改十年的回顾与总结
2011版课标修订情况介绍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附件解析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建议和教学实例解读
第一部分英语课改十年的回顾与总结10年英语课改的主要突破
明确了一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理念
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英语教育的首要地位,把行程学习策略和健全人格作为课程目的的中要组成部分。2001版《实验稿》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构建了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
打破了以往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主的目标体系,把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整合进来,构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
建立了连贯、衔接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
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整体设计目标,使中小学课程犹记得衔接起来。
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用英语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提倡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进行教学、也产生了很多好的教学模式…
10年英语课改的主要成就
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语言学习创设有意义的情境;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注;学生的课堂自主意识加强。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影响
教师的备课改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综合的教学设计,把教学的重心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教师角色的变化;课堂互动模式的变化;教学资源和媒体利用方面的变化。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材的变革
1978-1992年是统编教材(人教社);1992-2000年是一纲多本(一人教社为主,中英合作编写);2001至今全国英语教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2012年英语教材的修订变化(链接教研室的博客)心得体会往哪发,怎么发。
课程标准带来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变化
三多,评价机制多元化;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
课程改革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自主发展的概念替代了以往的继续教育,有效地教学反思是自主发展的有效机制。组织课例研究,校本教研等都逐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第二部分 2011版课标修订情况介绍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开始实验。
经过两年实验后,教育部于2003年在实验区就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涉及课程标准的各个方面。同时启动修改工作,并进行了部分修改。
2007年,对课改实验区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调研,征求一线教师和各级教研员的意见,此次调研涉及人达11万多人次。
在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了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经过长达8年的时间,2011年4月修订工作完成。 2012年2月颁布,2012年9月份实施。
一、引言
关于三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的说明
200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内容。
2003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只涉及高中阶段内容,代替2001年版本中的高中部分。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只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内容。
二、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
为了便于大家更加准确地把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我们首先对《标准》的修订情况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1.标准的修订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2.巩固和深化十年来课程改革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3.力求使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有利于解决课程改革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突出体现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在为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在保持《标准》总体结构和目标体系不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部分具体目标要求,降低难度,调整话题和语法项目兼顾城乡差异(能模仿范例写词句)以更好地反映全国广大地区的教学实际水平和未来发展需求。
充分反映各地在实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参与调研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读性,提高《标准》对英语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加强小学的指导,提供二级词汇表,增设小学教学的专门内容,提供分学段的教学实例和评价案例
(二)修订的主要方面
由于标准实验稿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所以修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