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说课稿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包括以下内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的科技发展;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的文化事业;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理解科技文化发展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提升历史思维,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科技文化成就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增强文化自信,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时代风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认识科技文化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②掌握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③分析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理解文化政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作用;
②深入分析文化事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以及其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结合历史背景,探讨科技文化发展对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塑造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历史》八年级下册,包括第六单元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我国重大科技成就图片、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视频资料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图表和图片。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为学生提供讨论空间。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受到了科技的影响吗?”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内容,如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为学生引入新知识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两弹一星”等重大成就。
-分析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如文艺创作、教育改革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介绍“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的特点等。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科技文化成就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如:
-小组讨论:以“我国科技文化成就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为主题进行讨论。
-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如绘制我国科技文化成就的时间轴、编写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化作品等。
-教师指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活动。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科技文化发展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文化成就背后的奋斗精神和时代风貌。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
-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我国科技文化成就对社会生活影响的短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结合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掌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如“两弹一星”等;
-学生能够分析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理解文化政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学习,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撰写短文,提高了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3.思想认识:
-学生认识到科技文化发展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学生了解到科技文化成就背后的奋斗精神和时代风貌,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学生认识到科技文化发展对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