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临床应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生素临床应用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1.抗菌药物应用指针太松 2.过度应用 重复使用 过大剂量使用 过长时间使用 过多联合使用 3.对抗菌药物了解不足 抗菌活性 抗菌谱 药代药效特征 毒副反应 4.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抗生素对耐药菌的选择 抗生素 抗生素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毒理学 特殊抗生素应用 细菌 耐药机制 特别细菌 感染(人体) 抗生素抗菌机制 作用于细菌胞壁 作用于细菌胞膜 作用于细菌蛋白质 作用于细菌核酸 作用于细菌叶酸代谢 作用于细菌脂蛋白 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 抗生素药效学 MIC/MBC MIC:体外培养基中孵育18-24小时后,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MBC:体外培养基中孵育18-24小时后,能杀灭99.9%细菌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不同类别抗生素联合效应1 抗菌效果分类: 杀菌剂:?-内酰胺, 氨基甙类,喹诺酮类 抑菌剂:四环素 ,磺胺,林可酰胺 类,大环内酯类 2 联合效应一般原则 杀菌剂 + 杀菌剂:协同 杀菌剂 +抑菌剂:拮抗 联合用药的优点1.取得协同抗菌作用 磺胺+TMP 青霉素+氨基甙类 两性霉素 B+氟胞密啶 2.处理混合性感染 3.减少耐药菌产生4.严重感染的经验治疗 联合用药的缺点1.可能的拮抗作用 2.增加毒副反应 3.增加费用 4.不恰当使用可能增加耐药菌产生 PAE(抗生素后效应) 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去除抗生素细菌仍然受抑制的现象 PAE 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抗生素药代动力学 参数: T1/2 Cmax Site concentrations Excretion 抗生素药代动力学 特殊人群:老人 儿童 肾功不良者 肝功不良者 孕妇 哺乳期 药代动力学 vs 药效学 Cmax/MIC AUC/MIC 不同药物不同浓度杀菌曲线 浓度非依赖性抗生素(TMIC) 浓度非依赖性抗菌作用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物浓度关系不密切,而与抗生素浓度维持在细菌MIC之上有关。 临床用药目的在于维持药物浓度在细菌MIC之上一定时间。一般为40%给药间歇以上。 这类药物有:?-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拉霉素、可林霉素、恶唑烷酮 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分类 理想抗生素特征1. 强大选择性抗菌活性;2. 抗菌活性不受体内环境影响; 3. 不易诱导耐药/生态影响小;4. 良好的体内过程; 5. 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6. 对人体毒副反应小; 7. 水溶性好,性质稳定; 8. 可以多种途径给药;9. 价格合理。 抗生素与细菌(抗菌机制、耐药机制、抗菌谱、毒理等) ?-内酰胺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内酰胺酶抑制剂 青霉烯类 头孢烯类 单环类 头霉素 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 ?-内酰胺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一 90年代以前:30种 1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G+ 2 口服不耐酶:青霉素V、菲奈西林,普匹西林 3 耐青霉素酶:甲氧西林,萘夫西林,苯唑西林,邻氯西林 口服: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青霉素类抗生素 4 广谱青霉素: 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环西林,匹氨西林,酞氨西林,巴氨西林,菱氨西林,赫他西林 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羧茚西林,羧酚西林 磺基青霉素:磺苄西林, 酰脲类:呋苄西林, 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阿帕西林 青霉素类抗生素 抗铜绿假单胞菌:羧苄西林,磺苄西林,替卡西林,呋苄西林,哌拉西林,天冬西林 5 窄谱(G-):美西林, 匹美西林,巴美西林,替莫西林 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 奥各门丁Augmentin(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优力新Urysin(氨苄西林/舒巴坦) 舒普深Sulperazone (头孢哌酮/舒巴坦) 特美汀Timentin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特治星Tazocin(哌拉西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