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 微免实验二.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二 细菌形态观察与分离培养(一) 普通肉汤培养基的制备(实验 5.2) 讲解 细菌的接种和培养(实验 5.3) 细菌培养技术 示教 平板、斜面、半固体和肉汤接种 1套/人 3. 细菌的生化反应(实验7) 结果示教 糖发酵 IMViC [ 吲哚(I)、甲基红(M)、乙酰甲基甲醇(Vi)、枸橼酸(C)] 硫化氢 4. 消毒与灭菌(实验 8) 示范与讲解 按配方称量 牛肉膏 0.3~0.5 g 蛋白胨 1g NaCl 0.5 g 加蒸馏水(100 ml) 溶解 过滤 调PH值(7.4) 分装 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103.42 kPa,121.3 ℃,15-20 min) 抽样检查 a) 无菌试验 b) 细菌生长试验 一、普通肉汤培养基液的制备 二.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主要应用 平板(液体培养基 + 1.5%~2.5%琼脂) — 细菌分离(混合菌) 斜面(液体培养基 + 1.5%~2.5%琼脂) — 纯培养、菌种保存(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半固体(液体培养基 + 0.3%~0.7%琼脂) — 动力观察、菌种保存(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 肉汤(液体培养基) — 增菌、生化反应(枯草杆菌、大肠埃希菌) 平板 斜 面 液体 半 固 体 1. 平板分区划线法 细菌分离(混合菌) 菌落观察 接种环、接种针 烧灼灭菌 结果观察: 整体:平板是否划破;分区是否合理;划线是否规范 菌落:是否有单个独立的菌落长出;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边缘、透明度等特征,并记录 2. 斜面接种法 ① ② 纯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菌种保存 结果观察: 细菌是否长满整个斜面,观察菌苔的颜色、透明度、表面特征等 3. 穿刺接种法 动力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 菌种保存 结果观察: 阳性:呈云雾状(有动力) 阴性:穿刺线边界清晰并变粗(无动力) 4. 液体接种法 增菌(枯草杆菌、大肠埃希菌) 生化反应 结果观察 表面生长 沉淀生长 均匀浑浊 对照 三、细菌的生化反应(实验7) 1. 糖发酵试验 2. IMViC 试验 靛基质产生试验(吲哚试验) 甲基红试验 V-P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3. 硫化氢产生试验 原理 细菌含有不同的酶,分解糖的能力不同 大肠杆菌:能发酵葡萄糖和乳糖 痢疾杆菌:只发酵葡萄糖 作用结果:产酸、产气 大肠杆菌:发酵葡萄糖(甲酸脱氢酶)→生成甲酸→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产酸+产气) 痢疾杆菌:(缺乏该酶)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1. 糖发酵试验 观察 产酸:指示剂来指示 溴甲酚紫【pH5(黄)-pH7(紫)】 产气:糖发酵管中倒置的杜氏小管中是否有气泡 结果 “-”:细菌不分解糖(紫色) “+”:细菌分解糖产酸(黄色) “? ”:细菌分解糖产酸产气(黄色+气泡) 2. IMViC实验 I: 吲哚(indole)试验 M: 甲基红(methyl red, MR) 试验 Vi: 乙酰甲基甲醇(Voges-Proskauer, VP)试验 C: 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 吲哚(靛基质)试验 色氨酸酶(细菌) 色氨酸→吲哚 →玫瑰吲哚 (蛋白胨【培养基中】) (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吲哚试剂 甲基红试验(MR) 细菌分解葡萄糖的能力不同 分解葡萄糖能力强 →酸多 →pH ≤4.5 → “+” (红色) 分解葡萄糖能力弱 →酸少/进一步转化 → pH >4.5 → “-”(橘黄色) *指示剂: 甲基红 变色范围为 pH4.4―6.2 红色→黄色 乙酰甲基甲醇试验(VP) 细菌分解葡萄糖→丙酮酸→二乙酰+胍基化合物【培养基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