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免天然免疫微生物与免疫学.ppt

发布:2017-05-22约5.14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固 有 免 疫 主 要 内 容 一、概述 二、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 三、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 四、天然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一、概 述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 - 天然免疫(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即有,泛特异性,无记忆性   - 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后天获得,高度抗原特异性,免疫记忆 一、屏障结构 1、体表屏障 防御素 * 一组耐受蛋白酶的多肽; * 对细菌、真菌、有包膜的病毒有直接杀伤活性。 溶菌酶 * 来源于巨噬细胞,存在于各种体液、外分泌液 和巨噬细胞溶酶体中; * 水解细菌胞壁的肽聚糖,使细菌溶解;可激活 补体,促吞噬。 补体系统 * 感染早期,抗体尚未产生时,通过MBL或旁路激 活补体,引起溶菌,发挥第一道防御功能。 * 趋化(C3a、C5a、C567)、 调理(C3b)、免疫 粘附(C3b)及促炎作用(C3a、C5a)。 4、gdT细胞(CD4-CD8-) 分布:黏膜、上皮、外周血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较少,应答较局限 以非MHC的限制性方式直接识别完整的多肽抗原,及CD1递呈的非多肽抗原 参与体表皮肤黏膜的免疫防御功能,为抗胞内菌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 识别特点 * 病原相关识别模式 * 模式识别受体 2、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 定义:一类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可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所识别。包括:脂多糖(LPS)、磷壁酸(LTA)、肽聚糖(PGN)、甘露糖、细菌DNA、双链RNA和葡聚糖等。 PAMP的特征: - 通常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而宿主细胞不产生; - 为微生物的生存或致病性所必需; - 为宿主天然免疫细胞泛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基础。 3、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 定义:一类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表面、非克隆性分布、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的识别分子。 PRR的生物学特征: * 较少多样性; * 非克隆性表达:同一类型细胞(如巨噬细胞)表达的PRR具有相同的特异性。 * 介导快速的生物学反应,无需细胞增殖。 几类重要的PRR:MBL、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 膜型PRR-Toll样受体 (Toll-like receptor, TLR) 为一家族分子,因其胞外段与一种果蝇蛋白Toll同源而得名,在免疫应答的诱导和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发现十余种。 TLR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淋巴组织、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表面 第三节 天然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抗感染 抗肿瘤 维持自身耐受 参与特异性免疫: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启动 影响特异性免疫的强度 影响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2、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强度 *通过促进固有免疫细胞表达某些效应分子,增强其捕获、提呈抗原或降低细胞活化阈值。 3、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天然免疫细胞表面PRR ?识别不同PAMP而被激活 ?表达不同细胞因子 ?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不同亚群 ? 决定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 识别方式: 通过PRR识别PAMP 受体: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 配体: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 association molecular pattern,PAMP) PRR 膜型 分泌型 Toll样受体(TLR) 甘露糖受体(MR) 清道夫受体(SR) MBL C-反应蛋白 脂多糖结合蛋白 肽聚糖 磷壁酸 脂蛋白 酵母多糖 LPS HSP 双链RNA 非甲基化CpG 甘露糖残基 磷脂酰丝氨酸 PAMP 分泌型PRR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MBL) *属于肝脏合成的急性期反应蛋白 *识别并结合G-/G+菌、酵母菌、某些病毒等表面的甘露糖 *激活MBL补体途径,发挥调理、致炎作用。 甘露糖受体:特异性识别微生物细胞壁糖蛋白和糖脂末端的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介导吞噬细胞吞噬。 清道夫受体:识别并与细菌细胞壁某些组分结合,有效地清除血循环中的细菌。 膜型PRR-内吞型PRR TLR的生物学功能 激活天然免疫 识别微生物PAMP?向机体发出危险信号,启动天然免疫。 激活巨噬细胞?分泌炎性介质?介导炎性反应。 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激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