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免免疫应答的调节2h微生物与免疫学.ppt

发布:2017-05-22约4.16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免 疫 调 节 (immune regulation) 机体通过正负反馈机制控制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时限,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和稳定。 作用: 1. 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外来抗原; 2. 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基因水平:MHC分子,非MHC分子 分子水平:抗原、抗体、IC、补体、激活或抑制性受体 细胞水平: APC细胞、 T/B细胞、NK细胞 独特型网络:独特型和抗独特型 整体水平: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群体水平: TCR/BCR多样性、MHC多态性 一、基因水平的调节 (一)MHC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1. MHC对T细胞的调节 * MHC调节T细胞发育 * MHC调节T细胞识别抗原 2. MHC对B细胞的免疫调节 * 调节B细胞活化(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2.淋巴细胞发挥功能受MHC的限制 二、分子水平的调节 1. 抗原的免疫调节作用 2. 抗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3. 免疫复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4. 补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5. 激活性或抑制性受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1. 抗原的免疫调节作用 2. 抗 体 的 调 节 作 用 (1)抗体的直接调节作用: 机体感知并调节抗体水平 抗体封闭作用:抗原被抗体封闭,降低体内抗原水平; 抑制性受体交联:BCR-Ag-Ab-FcgRII-B,产生抑制信号,阻断B细胞应答。 (3) 抗体的间接调节作用:激活补体、形成IC 3.补体的调节作用(详细内容见补体一章) 补体活性片段自发灭活;血浆和细胞膜表面多种补体调节蛋白对补体激活负调节; C3b、C4b、iC3b与巨噬细胞表面补体受体结合,促进其抗原提呈; 附着于免疫复合物的C3b/C4b可与红细胞、血小板等表面的CR1结合,通过免疫黏附参与体内免疫复合物的运转和清除。 4.免疫细胞表面调节性受体的作用 (1) 激活受体(正调节) 胞内段含ITAM(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磷酸化?募集酪氨酸激酶(PTK,如ZAP-70)?信号分子磷酸化?免疫细胞活化 (2) 抑制性受体(负调节) 胞内段含ITIM(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磷酸化?募集酪氨酸磷酸酶(PTP,如SHP-1)?信号分子去磷酸化?免疫细胞抑制 三、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1. 正调节: 抗原递呈:MHC 提供共刺激分子 分泌细胞因子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2. 负调节: 未成熟DC和静止巨噬细胞不能有效表达共刺激分子,不能激活T细胞,甚至导致T细胞耐受。 T细胞可发挥正、负调节: 特定T细胞亚群(如CD4+/CD8+细胞,Th1/Th2细胞等)在不同情况下,发挥正、负免疫调节作用。 (三)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抗原提呈:调节免疫应答的启动、识别 (2) 分泌IgG, 形成IC;BCR与FcgRII-B交联 (四)NK细胞的调节作用 (1)正调节: 可释放细胞因子(IL-2、IFN-?)而增强T细胞功能; (2)负调节: 可显著抑制B细胞分化及产生抗体。 (五)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1.正向调节 * 肿瘤细胞破裂或凋亡?利于APC对肿瘤抗原的捕获、处理和递呈 2. 负向调节 *活化T、NK表达FasL,与自身和周围活化淋巴细胞的Fas结合,启动死亡信号,致其凋亡, 此即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 独特型(idiotype,Id)为BCR、TCR或Ig分子V区(CDR和FR)所含的具有免疫原性的决定基,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b)或抗独特型细胞。 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的免疫调节 五、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通过神经纤维、神经递质和激素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则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反馈信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非MHC基因调节:非MHC基因比MHC多态性少,对疾病易感性的控制也没有MHC强。 如变态反应家族分析在遗传性高IgE家族中找到相关基因“遗传性过敏性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q。 细胞因子IL-2,4,7,9,15受体的基因突变造成公有链g链缺失,导致严重免疫缺陷综合症,NK,T细胞数量减少,B细胞功能缺损。IL-7R突变,T细胞选择性缺陷。 P.71-72 阳性选择:双阳性细胞识别胸腺上皮细胞表面MHC分子?以中等亲和力与之结合?T细胞存活并分化成为CD4或CD8单阳性细胞,否则发生凋亡。其中,若DP细胞以适当亲和力与MHC-I类分子结合,则分化为CD8+ SP细胞;若DP细胞以适当亲和力与MHC-II类分子结合,则分化为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