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护理各类评分表格.doc

发布:2018-12-09约6.47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疼痛护理指引 一、疼痛评估工具:数字疼痛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 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的疼痛,4以下为轻度疼痛,4-7为中度疼痛。7以上为重度疼痛。 疼痛等级 评分 临床表现 无痛 0分 无痛 轻度疼痛 (不影响睡眠) 1-3分 安静平卧,不痛,翻身、咳嗽、深呼吸时疼痛 1分:安静平卧不痛,翻身咳嗽时疼痛 2分:咳嗽疼痛,深呼吸不痛 3分:安静平卧不痛,咳嗽深呼吸疼痛 中度疼痛 (入眠浅) 4-6分 安静平卧有时疼痛,影响睡眠 4分:安静平卧时有间隙疼痛 5分:安静平卧时有持续疼痛 6分:安静平卧时有疼痛较重   7-10分 翻转不安,无法入睡,全身大汗,无法忍受 7分:疼痛较重,翻转不安,无法入眠 重度疼痛 8分:持续疼痛难忍,全身大汗 (睡眠严重受扰) 9分:剧烈疼痛无法忍受   10分:最疼痛,生不如死 二、疼痛评估的时机 1、所有入院新患者在入院8小时内进行首次疼痛筛查(即入院宣教时); 2、患者住院期间首次主诉疼痛时 3、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尤其是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度或发热)应立即评估; 4、疼痛评分≥5分时,护士至少每4小时评估疼痛1次,直至疼痛评估分<5分。特殊情况按照医嘱执行疼痛评估。 5、围手术的患者,术前患者主诉疼痛时作疼痛评估,术后根据患者意识及病情疼痛评估,一般术后6小时必须有一次疼痛评估; 6、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护士应再次评估患者的疼痛: ①镇痛治疗方案更改后; ②非消化道途径(如皮下、肌注、静脉)给予镇痛药物后30分钟再次评分; ③口服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1小时; ④对于PCA(自控镇痛)患者需根据患者主诉、用药量及病情及时作疼痛评估。 骨髓抑制分级   0度 I度 II度 III度 IV度 血红蛋白(g/L) ≥110 109-95 94-80 79-65 <65 白细胞(109/L) ≥4.0 3.9-3.0 2.9-2.0 1.9-1.0 <1.0 粒细胞(109/L) ≥2.0 1.9-1.5 1.4-1.0 0.9-05 <0.5 血小板(109/L) ≥100 99-75 74-50 49-25 <25 出血 无 轻微 中度 重度 威胁生命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分级 特点 I级 病人患有心脏病,但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II级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 III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阻,休息时无症状,低于平时一般活动量时即可引起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症状方可缓解 IV级 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评估指引 一、评估工具: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 评分内容 评估积分标准 0 1 2 3 4 5 6 7 年龄(岁) 10-30 31-40 41-50 51-60 61-70 70以上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16-19 20-25 26-30 31-40 41及以上       活动能力 自由活动 自行使用助行工具 需要他人协助 使用轮椅 完全卧床       特殊风险   服用避孕药20-35岁 服用避孕药35岁以上或激素治疗 怀孕或产褥期 血栓形成       创伤风险   头部创伤胸部创伤 脊柱创伤 骨盆创伤 下肢创伤       外科手术(只选择一个合适的手术)   小手术<30min 择期大手术 急诊大手术:胸部手术、腹部手术、泌尿系手术、神经系统、手术妇科手术 骨科(腹部以下)手术       高危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 贫血症包括:镰状细胞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 静脉曲张慢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肿瘤 脑血管疾病 静脉栓塞病史 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等级 危险等级 分值范围 低风险 ≤10分 中风险 10~14分 高风险 ≥15分 三、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时机 1、高风险人群入院24H内,手术后患者即时完成 2、≥15者根据活动内容的改变及时评估(每三天至少一次) 3、<14分者每周评估一次 静脉炎的分级 0级 无临床症状 1级 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未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 2级 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 3级 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红线;皮肤下能触及条索状物 肌力的分级 分级 临床表现 0级 肌肉完全无收缩力【完全瘫痪】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