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工具.doc

发布:2018-05-23约7.72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部分 访谈 访谈法也是调查者用“问”来收集资料,这种方法和问卷法最大的区别在“答”的方面。对于调查者提出的问题,用问卷法时被调查者是用“笔”来回答;用访谈法时,被调查者则是用“嘴”来回答。所以我们在做访谈时,必须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直接交谈。 一、访谈法及其重点 访谈法是通过有目的地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来获取社会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相互间的交谈,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访谈有预定的计划,有专门的主题,有一定的工具(如调查表)或辅助手段(如录音机),而日常交谈不需要这些。其次,访谈主要由被调查者提供信息,而日常交谈则是双方相互交换信息。 社会研究面对的是“人”的社会,人对他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和他所接触的人和事具有一种独特的认知能力甚至透视能力。这就使得研究者在社会研究中拥有了一种在自然研究中未曾有过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访谈法。访谈法的实质是,研究者要将这种特殊性(即与“人”打交道)变为他解决问题的一种有力工具,即让 “知情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个人所掌握的大量有关情况高度集成起来,然后仅仅通过一个压缩(比如20分钟的访谈)就给了你。 二、访谈法的实施步骤 访谈法的实施步骤分为访前准备、实施访谈、结束访问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围绕着“采蜜”而与社会研究的整个流程相衔接。 (一)访前准备 1.确定访谈主要内容 2.选择适当的访谈方法 3.制好调查提纲和所需表格 4.确定合适的访谈对象 5.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6.拟定实施程序表(时间、地点等) 7.备齐的访谈工具 具体而言,访谈前有四项工作必须完成:(1)紧扣选题确定访谈内容。(2)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访谈方法,比如个别访谈还是集体访谈、直接访谈还是间接访谈、无结构访谈还是结构访谈等,并据此编制好调查提纲、访谈表,并熟悉它们,掌握相应知识。 (3) 确定合适的访谈对象,并了解他们。访谈对象的选择皆服从于访谈目的,还要根据受访者的性别、职业、年龄、文化、兴趣、经历等特点设计多种进门、联络、提问和过渡的方式;(4)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进行访谈。如根据中国人的习惯,决定登门拜访。 必要的访谈工具是指文具、介绍信、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 (二)实施访谈 1.获准进入 在访谈法中,获准进入常用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正式渠道,获得组织和单位介绍信,自上而下地进入。 二是启用亲友关系网络,即通过“熟人” 介绍的路径进入。 2.建立信任 “准入”意味着受访者接受了访问者。双方落座后,建立信任紧接着就成了访员要做到的事情。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技巧而在于态度。这就要求访员悬置社会研究的态度,与受访者一同参与到对话过程中去,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提问,掌握一些双方得以共同对话的基本知识,从而创造出一种真正的面对面的我群关系。 3.正式访谈 尽管“顺利进门是成功的一半”,但访谈毕竟不是为了交际,而是要收集研究资料,所以访员和被访如何交谈才是 最重要的。在影响访谈能否成功的诸多种因素中,访谈技巧最难掌握,也最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研究者从受访者获得的信息量。访谈的实质是,有备而来的访员要通过一串提问,让受访者(知情人)打开心扉将其身怀的信息一点一点吐露出来。这样一来,在访谈法中,交谈就成为了一门艺术。 4.访谈记录 访谈必需要有记录,否则就是无用功。访谈记录分当堂记录和事后记录两种,一般如果有可能都要当场记录。 当场记录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记录必须服从访谈。不要因记录而影响自己主持访谈,影响受访者谈话的连续性。 事后记录必须在访谈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追忆 (三)结束访问 结束访问是访谈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像任何工作一样,访谈过程也不能够虎头蛇尾。结束访问时,一方面要善于控制时间,另一方面要善始善终,做好最后的收尾和道别工作。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访谈,访问时间都不宜过长。 判断访问过程是否应该结束,访员可以通过自己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把握:问题是否问完? 回答内容是否充分? 能不能、有无必要继续谈下去? 访谈记录表 评价项目 访谈提纲 结果纪录 知道自己的一些优点和长处,并对此感到满意。 1.你觉得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呀? 2.你做什么最厉害? 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1.如果你想要老师帮助你,你要怎么说呢? 2.你想要老师帮你什么呢? 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1.你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呢? 2.爸爸妈妈工作辛苦吗? 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告诉老师,你喜欢幼儿园吗? 你喜欢××班(幼儿自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