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考典型题为例谈构建文化生活知识-体系.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高考典型题为例,谈构建《文化生活》知识体系
学生在复习必修三《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总是觉得内容虽然比较简单,容易上手,但不容易得高分;后面第四单元,概念容易混淆,复习了很多遍,仍然记不住。
容易上手,说明知道答什么,得不到高分,说明考虑的不够全面,知识体系有漏洞。越是容易混淆的,觉得乱的,我们才越需要对比,我们才越应该思考怎么能够不乱?它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下面我们以几道高考题为例,谈谈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构建知识体系。
【2011山东卷·29】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7分)
题目要求我们从“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的角度,那么关于这个内容,教材讲了哪些知识呢?
文化的特点,教材6-7页共讲了三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有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材从13页---21页讲了四个方面
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 (1)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1)丰富精神世界
(2)增强精神力量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就需要思考:结合材料思考需要用到基础知识的哪些内容?进行建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就需要回答文化的第三个特点;需要建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于哪里,所以需要回答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第一个内容;建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体现了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参考答案:
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
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有了基础知识,才能够回答问题,才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当然审题、论证等能力需要逐步锻炼)
教材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下面设了两课,除了我们刚才列举的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之外,还讲到了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列举: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0页第一段 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与经济相互交融 = 1 \* GB3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2 \* GB3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 3 \* GB3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与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道高考题
[2011安徽卷·37]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