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总结的教育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学
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凡是能增长人道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堆受教育者的身心世家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基本形式:1学校教育 2通过各种知识媒介(如图书、报刊、电影等)是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受到教育的活动。3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4自我教育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的内容:西周时期的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的教学内容:《四书》《五经》
社会主义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是法国的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墨家以“兼爱非攻”为教,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尤以教学原则突出: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
西方第一步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他是以“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白板说”是由英国的哲学家洛克提出的。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他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
义务教育是全体国民的基础教育,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标志。
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或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体要求,他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发展的期望,即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在身心发展等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就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规格和要求。
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卢梭。社会本位论: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涂尔干。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978年。我国宪法中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想结合,手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素质教育的内容: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到的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两全即全面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他们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最早颁布的学制是“壬寅学制”,其后是“葵卯学制”他的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特点是: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生的权利: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
学生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主要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利、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看法。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采取何种态度与方法的出发点和依据。其核心是教育者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智力及其人格上的差异和影响。
教育历史上的“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是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在学校中从事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完善品德结构、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专职人员。
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2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间接或直接的创造者。3教师是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