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考点、两类结构”的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 课型:新课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界。
3、中招考点
汉字的音、形、义是中招必考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6分。对于散文的阅读,从考查点上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为常考题,分值为4分。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也是常考题,分值为4分。
4、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接触到散文并不少,有了一定领会散文的能力,语言的水准提高了,欣赏学习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文章在思想内容上也较为含蓄深刻,同时增加了较多的人生意蕴,需要学生在阅读时调动一定的人生体验和积累。但这一切,又都是符合八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准和认知特点的;无论文章的内容还是形式,也都是学生喜闻乐见或能够欣赏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品读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能说出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2、通过赏析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能说出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能说出文中描写的方法。
1、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赏析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能说出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目标一:通过品读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能说出人物描写的方法。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跳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
时间:8分钟
要求: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描写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自学检测一
画出你最喜欢的人物描写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教师整理: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来了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个年轻妇女得胜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刻画出一种活泼欢快的场面。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外貌描写。写人物的面容、牙齿、衣饰、辫发。工笔描绘,细腻真实,使人物如在眼前,从中可以看出她们性情开朗活泼、聪明、手脚勤快的特点。
“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外貌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老人的兴奋活跃、热情专注。老一辈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使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学生能说出人物描写的句子,并能简要分析。 (《全易通》135页)
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目标二:通过赏析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能说出景物描写的作用。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先跳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再小组交流。
时间:8分钟
要求: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出景物描写的作用。
自学检测二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出景物描写的作用。(《鼎尖教案》234页)
教师整理:
“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南的美景,其作用是为云南赶马女孩山路漫歌渲染气氛,衬托了女孩子极富地域色彩的悦耳动听的山歌。
“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