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的“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古汉语的“有” 动词“有”的两种意义 A)“有”表示领有。例如: 人人都有两只手。 B)“有”表示存在。例如: 桌子上有一本书。 存在句的特点:主语是处所名词,宾语是实体名词,宾语名词大多数是无定的,而且一般不能是光杆名词,前面往往附加数量词或其他定语。 “领有”还是“存在”? 这座桥有两层。 这本书有480页。 教书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上述各句都是表示“领有”的“有”字句的扩展,宾语表示主语的属性、特点,主语和宾语存在一种恒久、稳定的关系。 南开大学有龚克。 南开大学有钱。 表示“领有”的“有”在上古汉语数量多、内容丰富 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论语:公冶长)(人领有某种事物) 伯牛有疾。(论语:雍也)(人有某种性质)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一类人的特点)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主体的经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范围内的要素)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诗经:山有扶苏)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经:伐檀)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诗经:野有死麕) 东有甫草,驾言行狩。(诗经:车攻)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诗经:大东)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汉广) 郑笺:贤女虽出游汉水之上,人无欲求犯礼者,亦由贞洁使之然。 鲁说曰: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 韩说曰:游女,汉神也。 上古汉语怎样表示“存在”的概念?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诗经:蝃蝀) 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孟子:告子)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论语:雍也)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诗经·有狐)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出其东门) (东门有女) 去掉“焉”,意思有何变化? 迹人来告曰:“逢泽有介麋焉。”(左传:哀公十四年) 加上“焉”,意思有何变化? 猗與,漆沮! 潛有多魚。有鱣有鮪,鰷鱨鰋鯉。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周颂:潜) 猗與:赞叹词。 漆、沮:周代的两条河流 潛:又作“槮”,堆积在水中供鱼栖止的枝条。 鱣:鳇鱼。鮪:鲟鱼。鰷:白鰷。鱨:鮰鱼。鰋:鲇鱼。 表示空间存在的“有” 汉代以后,“有”字句很多可以表述实实在在的特定空间中存在实在的实体。例如: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 “前有大蛇当径,愿还。”(史记:高祖本纪) 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史记:李将军列传)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例,“胡儿”前加“一”,表明“有”的宾语是实在的实体,不是抽象概念。 “有”为什么会从“领有”分化出“存在”? “存在”和“持有”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二者是包含关系,“存在”是一个大概念,“存在”之下又包括“持有”和“空间存在”。 从句法分布上看,“领有”句的主语可以是人(伯牛有疾)、物(凡彼草物,有十二衰)、时空(西有长庚);“存在”句的主语是时空。前者囊括后者。 “领有”往往表现一种恒定的关系,比如“南开大学有龚克”,即使龚克出国访问,他与南开大学的工作关系也不会消失;而“存在”往往是变动、暂时的,“桌上有一本书”,将书移走,这句话就不能说了。 不过,恒定、暂时也不是绝对的对立,是一个连续统(continuum)。例如“君子有三戒”就比“伯牛有疾”更恒久。如果“有”表现的关系越不恒久,它就越像是“存在”。 从“存在”到“领有”还是从“领有”到“存在”? Bernd Heine在Possession: Cognitive Sources, Forces, and Grammaticalization 一书中说,“存在”和“领有”这一对概念在世界很多语言里关系都非常密切。从多数语言的资料看,演变方向是“存在>领有”。 也有“领有>存在”的语言,例如法语: Il y a deux enfant-s It there has two children 三个问题 [1]法语a、汉语“有”的语义变化在人类语言中不是主流; [2]法语的a虽然和汉语“有”演变结果相同,但机制不同。据Heine观察,法语中从“领有”发展为“存在”的一个句法条件是指称无生命实体的第三人称代词充当假主语。 [3]有的学者认为甲骨文里没有表示领有的“有”,“有”的“存在”意思出现在前,后来发展出“领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