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届高三物理大一轮复习课检测第二章热点强化突破(二)相互作用Word版含解析.doc

发布:2017-05-23约2.9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热点强化突破(二) 热点1 物体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是解决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力电综合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其单独考查的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也时有出现,主要涉及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 1.(多选)如图所示,木块A和B接触面水平,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则木块B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解析:选BC.根据整体法,把A、B作为一个整体,整体受重力、水平向左的推力F,斜面的支持力FN,斜面对整体的摩擦力可有可无,即斜面对B物体的摩擦力无法判断.将A隔离,B对A有向右的静摩擦力,故A对B有向左的静摩擦力,所以B受力分析如图,所以B物体受力可能是4个也有可能是5个. 2.(多选)(2015·潍坊联考)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斜面体B靠在竖直墙壁上,物块A放在斜面体B上,开始A、B静止.现用水平力F推A,A、B仍静止,则此时B受力个数可能是(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解析:选BC.物体B受重力作用、地面对B的支持力、A对B的压力和墙壁对B的弹力作用,因为F大小未知,不能确定A是否具有相对B的运动趋势,也就不能确定A、B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故B受力可能是4个,也可能是5个,B、C项正确. 3.(单选)(2015·唐山统考)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上面,B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粗糙墙壁,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推A,A、B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B.A、B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C.B受到弹簧弹力一定变小 D.B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解析:选A.对物块A,开始受重力、B对A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作用而平衡,当施加F后,仍然处于静止,开始A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Agsin θ(θ为斜面体B的倾角),若F=2mAgsin θ,则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故A正确,B错误;对整体分析,由于A、B不动,弹簧的形变量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开始弹簧的弹力等于A、B的总重力,施加F后,弹簧的弹力不变,总重力不变,根据平衡条件知,B与墙之间一定有摩擦力,故C、D错误. 4.(单选)(2015·河北衡水中学模拟)质量均为1 kg的木块M和N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根细线分别拴接在M和N右侧,在绳子中点用力F=5 N拉动M和N一起沿水平面匀速滑动,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N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5 B.木块M和N之间的摩擦力可能是Ff=2.5 N C.木块M对木块N的压力大小为10 N D.若θ变小,拉动M、N一起匀速运动所需拉力应大于5 N 解析:选B.以M、N为整体分析受力,得F=μ1·2mg,得μ1=0.25,A错误.单独分析M受力,因绳子有竖直向下的分力,故M对N的压力大于10 N,θ变化后,N对地面的压力仍为20 N,所需拉力不变,B正确,C、D错误. 热点2 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条件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广泛应用于力、热、电等各部分内容的试题之中,更应特别关注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平衡条件的灵活应用. 5.(单选)(2015·淄博模拟)如图所示,小球C置于光滑的半球形凹槽B内,B放在长木板A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在缓慢减小木板的倾角θ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的压力逐渐变大 B.A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变大 C.C对B的压力逐渐变大 D.C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解析:选A.在缓慢减小木板的倾角θ过程中,A受到的压力(mB+mC)gcos θ逐渐变大,A受到的摩擦力(mB+mC)gsin θ逐渐减小,选项A正确,B错误;缓慢减小木板的倾角θ过程中,C受到两个力的作用,C对B的压力等于重力,不变,选项C、D错误. 6.(单选)(2015·南昌模拟)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A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三根轻绳的长度之比为OAAB∶OB=34∶5,两球质量关系为mA=2mB=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B绳的拉力大小为2mg B.OA绳的拉力大小为 C.F的大小为 D.AB绳的拉力大小为mg 解析:选B.对球B受力分析,受到重力、OB的拉力,二力方向相反,假设AB绳子有拉力,则拉力的方向一定是沿着绳子由B指向A的,球B会偏离竖直方向,与题目矛盾,故AB绳子的拉力为零,OB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球B的重力(为mg),故A、D错误;对球A受力分析,受拉力F、重力2mg和OA绳子的拉力T,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有F=×2mg=mg,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