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20例的止血效果。结果:20例经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治疗后均有效止血,效果满意。术后42天检查子宫切口愈合好,无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有效的外科止血方法。
关键词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前置胎盘剖宫产术
前置胎盘是妊娠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剖宫产是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对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剥离面出血问题是临床中治疗的难点,在常规治疗方法无效时,为了抢救产妇生命不得不行子宫切除术。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是广大产科医生常常面临和解决的问题。采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治疗2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2011年收治分娩孕妇4216例,剖宫产1762例(41.8%),发生剖宫产术中出血87例(2.1%),33例为前置胎盘所致出血,中央性前置胎盘13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2例,边缘性前置胎盘8例。其中13例经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8”字缝合、热盐水纱布垫压迫、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或直肠塞入等措施后创面出血减少,20例经常规处理后仍出血的患者行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20例患者年龄20~40岁,孕周34~39周。初产妇8例,经产妇12例。
手术方法:将子宫托出腹腔,用双手压迫子宫下段前后壁,观察出血情况,若压迫后子宫下段出血明显减少,提示此手术成功率高,即可进行该术式。下推膀胱腹膜反折,充分暴露子宫下段,用1号可吸收缝线,从宫颈内口上2~3cm,左侧缘2~3cm处由子宫下段前壁进针贯穿缝合至后壁,然后从子宫下段后壁相当于子宫切口下缘2~3cm进针贯穿缝合至前壁相应位置,同法缝合右侧,分别打结。缝合完毕以卵圆钳探查宫颈内口是否通畅,观察子宫出血情况10~15分钟,无明显出血,常规缝合子宫切口。
术后观察和随访:观察患者术后2小时及24小时阴道流血量,了解是否有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恶露排出、干净情况以及有无晚期产后出血。术后42天检查了解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了解月经复潮时间以及有无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临床疗效:20例患者经实施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治疗,均有效止血,有效率100%。术中出血600~1500ml,术后2小时阴道流血量30~80ml,24小时阴道流血量50~160ml。所有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发生,无晚期产后出血。术后5~7天出院,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无因血液循环不良或再出血而行剖腹探查或行子宫切除术。
随访情况:患者术后子宫正常缩复,恶露正常排出。产后42天检查子宫切口愈合佳,子宫复旧良好,恶露均已干净,未发现产褥晚期出血、产褥感染、宫腔粘连。月经复潮时间2~12个月,月经量正常,无痛经。随访3~12个月无晚期并发症发生。
讨论
前置胎盘由于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子宫下段肌层薄,收缩力差,胎盘剥离后不能有效收缩压迫血窦,故出血量多且难以控制,如处理抢救不当,将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对于前置胎盘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是长期困扰产科医生的难题,也是广大产科医生研究的热点。
常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有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止血药物、“8”字缝合、宫腔填塞、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结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等。宫腔纱条填塞简单,但有隐匿性出血、迟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可能。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结扎术要求术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有损伤输尿管的可能,操作较复杂而且费时。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和技术,费时且费用较高。当这些方法无效时或无相应技术、设备时往往需要切除子宫来抢救产妇的生命。
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子宫压迫缝合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用于产后出血治疗的一系列新方法,包括B-Lynch缝合术、Hayman缝合术、Cho缝合术、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等。B-Lynch缝合术和大多数改良B-Lynch缝合术主要适用于子宫收缩乏力或宫体部胎盘粘连引起的产后出血,而对于前置胎盘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则并不适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则主要适用于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引起的出血,其原理仍然是压迫止血。
术中注意事项: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缝合时应尽量下推膀胱至宫颈内口,充分暴露子宫下段,把握好正确的位置,缝合时贯穿子宫下段前后壁,打结拉线时用力均匀适度、松紧度合适,即可避免因下段薄、组织水肿而发生缝线切割组织、子宫坏死等不良后果。缝合完毕后以卵圆钳探查宫颈内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