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低频电疗法课件.ppt

发布:2019-08-14约1.44千字共8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八章 低频电疗法;;;;第一节 概 述;定义;低频电流的特点;一、参数及其意义;(一)??型 1.按形状分;一、参数及其意义;一、参数及其意义;一、参数及其意义;一、参数及其意义;;一、参数及其意义;二、低频电流的生理和治疗作用;101;二、低频电流的生理和治疗作用;; 1.闸门控制学说 “+”=兴奋, “-”=抑制 低频电流→兴奋粗(Aβ)纤维→SG(背角胶质区)细胞兴奋→闸门关闭→痛觉传入减弱或受阻→镇痛 ;低频电流→兴奋脊髓背角胶质区→ GABA能神经元→释放GABA→C纤维末梢Ca2+通道受阻→抑制痛觉的传入→镇痛;;二、低频电流的生理和治疗作用;二、低频电流的生理 和治疗作用; 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定义;一、物理特性;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肌肉对不同频率 脉冲电流的反应;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三、治疗技术;;1.双极手柄电极 2.单极手柄电极 3.碾式电极;三、治疗技术;1.固定法 两个等大电极并置于病变两侧或两端或在治疗部位对置或主电极置神经肌肉运动点,副电极置有关肌肉节段区。 2.移动法 手柄电极或滚动电极在运动点,穴位或病变区移动刺激;另一片状电极置相应部位固定。 3.电兴奋法 两个电极在穴位、运动点或病变区来回移动或暂时固定某点作断续刺激。 ;;三、治疗技术;(一)适应证 废用性肌萎缩、肌张力低下、软组织粘连、血循环障碍、声嘶、便秘、尿潴留、癔病等。 (二)禁忌证 有出血倾向、化脓过程、痉挛性麻痹或感觉过敏者禁用、心脏启博器植入者、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局部皮肤破损、孕妇腰骶部。 ;(三)注意事项 1.了解禁用人群; 2.治疗前应了解有无皮肤感觉; 3.治疗中避免烧伤; 4.电极不宜放置在颈部; 5.对于制动的患者,不宜引起关节活动; 6.治疗癔病时需采用肌肉明显收缩的电流强度为 宜,并配合暗示治疗; 7.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可移动体位及接触金属物品;举例:胫前肌废用性萎缩 手柄电极 电极放置:胫前肌运动点,100cm2的电极置于腰骶部。 电流强度:以引起明显的足背屈运动为准, 治疗时间及频次:每通电1-2秒,休息1.5-2秒,每分钟刺激10-20次。每次5分钟,每日1-2次。;;;定义;一、物理特性;二、治疗原理;三、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三、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三、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三、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四、治疗技术;脉宽;四、治疗技术;;四、治疗技术;五、临床应用;五、临床应用;五、临床应用;六、影响疗效的因素;;定义;一、物理特性;二、治疗原理;三、治疗作用;四、治疗技术;四、治疗技术;五、临床应用;五、临床应用;五、临床应用;五、临床应用;五、临床应用;;五、临床应用;;五、临床应用;五、临床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1、单纯刺激拮抗肌的方法 2、单纯刺激痉挛肌的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截瘫、多发性硬化 3、痉挛肌和对抗肌的交替刺激(Hufschmidt电疗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波宽和频率相同,使二者交替收缩。两路电流可单独调节,前后错开的时间也可以调节。 ; 交互抑制原理 因为先刺激痉挛肌强烈收缩,通过兴奋神经肌梭和高尔基氏腱器,反射性使痉挛肌本身受到抑制;再刺激拮抗肌收缩,通过交互抑制使痉挛肌松弛。由于两种抑制交替出现,使肌肉在治疗期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从而达到松弛痉挛肌的目的。 ;三、临床应用 ;;Thank you…;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