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总 论?
统计的涵义:1.统计活动。2.统计资料。3.统计学。
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 2.总体性统计的作用:1.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2.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 3.统计是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的工具。 4.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综上所述,统计学属于方法论科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五、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的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做总体单位。
标志统计指标: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例如:某企业的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净资产总额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构成了一个指标体系。
变量:即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的变量值。
5、统计指标的分类:
(1)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2)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3)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第二章 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统计数据的来源:1.直接来源:经过调查者的直接调查或经过加工汇总后得来的资料,属于原始资料。原始资料不属于统计资料。2.间接来源:公开发表、报道的资料。
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的种类:
类型 调查范围 调查时间 搜集资料的方法 普查 全面 1次 采访、报告或空间遥感 抽样调查 非全面 经常或1次 直接观察或采访 统计报表 全面或非全面 经常 报告 重点调查 非全面 经济或1次 报告 典型调查 非全面 1次 采访、座谈会
(1)普查:涵义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2)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3)统计报表:涵义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上而下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一种非全面调查。
(5)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数据资料收集:询问法、报告法、观察实验法
报告单位:是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
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身、表脚三部分构成。
调查工作的期限,主要指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所需要的时间。
四、准确性审核可以包括:逻辑性审查、比较审查法、设置疑问框审查。
五、统计分组目的将零星分散的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分组标志选择原则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根据现象的历史及经济条件选择分组方法按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分组编制次数分布数列 (一)分布数列: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这种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分布数列由分组与次数组成 (二)品质数列: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属性的单位分布情况。
(三)变量数列: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数量的单位分布情况。
1.单项式数列:以每一个变量值为一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称为单项数列。
2.组距式数列:在组距式数列中,特别要注意几个关系: (1)组距与组数:。 (2)
组限与组中值:
频数与频率。
“两头大,中间小”的形式发展,呈“U”字形。
统计分类标准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民经济中常用的几种分组(类)标准经济类型分类(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两大类);
三次产业分类(A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林、畜、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及供应业;C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产业);
行业分类(又称产业分类或部门分类)
基本单位分类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上下封口,左右开口
第三章 综合指标 ?
第一节 总量指标
综合指标
总量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