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初探.doc

发布:2017-01-17约1.1万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中“教学模式”的研究 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初探 综合实践是一门综合科,它是德、智、体、劳、美、艺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整合,是一种验证,是一种充实。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固定的地点,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以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可分四个阶段:1.确定课题、拟订方案阶段;2.活动实施、具体实践阶段;3.展示汇报、相互交流分享阶段;4.结题总结、全面评价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应做到操作性、简约性、针对性、整体性、开放性五个方面的有机配合。 一.确定课题、拟订方案阶段。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筛选、确定要研究的主题和子课题,然后拟订研究活动实施的计划方案。课题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有真对性,不同的课题内容,要确定不同的课题目标。 二.活动实施、具体实践阶段。是教学的第二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产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不断修订、完善研究活动的计划方案。在这个阶段应注意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五个方面的配合运用。通过实践,我们探索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方法,主要有: 1.激发活动兴趣类 这类方法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认知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主要方法有: ??? ①情感沟通法,即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气氛。 ??? ②情境渲染法,即借助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具体方法有: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 2.提高活动能力类 这类方法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并在活动中加深其对知识的巩固,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 ①情境模拟法:即指导学生创设与生活十分接近的情境,使其有身历其境之感,并扮演角色,提高其能力。 ??? ②操作训练法:即为学生提供学具、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提高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 ③想象创新法:即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学生通过想象、创新,既深化了其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做到1.“动”中认知生活,培养技艺;2.“动”中放飞想象,愉悦心情;3.在“动”中创新,增长智慧. 三.展示汇报、交流分享阶段。 教师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班展示汇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交流,师生共享实践活动研究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析失败的原因,排泄经受的苦涩。   实践方法、方法多样 实践活动 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 会与别人交往 活动有新意 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 成果展示 成长记录袋 表演、竞赛、汇报等 成果有新意 回顾一学年,我的感想: 我们确定的综合实践研究课题,旨在把学生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的整体化课程。课程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主线索构建知识模块,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研究性学习没有统一的教科书、统一的内容,学生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知识的范畴是广泛的,有关的问题也没有现成的、唯一的答案。此时,教师只能是学习的参与者、问题的研究者。在研究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活动过程,通过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综合运用自己的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寻求答案。   在研究中,学生各学科的知识将发生有机的联系,得到有效的整合。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任何一种实践活动都需要综合地运用各科知识,这样,就把以往分科学习的、分散割裂的知识变成了有价值有生命的系统的知识,这也必然会促进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2.直接体验。学科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听老师系统讲解,领会学科的内容,所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的,更不能将所学间接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虽然现在也强调课堂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但学生往往是回答问题的义务多多,提出问题的权利少少,还是按教师设计的课堂主线去认识、记忆间接知识,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也还是“拷贝”、“复印”课本知识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要亲身体验和实践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教师是研究过程的调控者,方法的指导者,材料、资源的提供者、帮助者。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学生必然开动脑筋,综合各种知识,大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