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 古诗三首 寒食(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发布:2025-03-05约2.6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古诗三首寒食(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古诗三首寒食(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设计意图

本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通过学习《寒食》《清明》《江南春》三首古诗,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通过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学会把握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理解古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分析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4.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内心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寒食》中的意象,如“寒食”、“杨花”、“寒食雨”等,体会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的情感。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朗读和背诵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分析《寒食》一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等,提升学生对古诗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如对亲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等,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体会古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杨花和子规分别象征什么,需要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来理解。

-将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体验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4.利用诗歌配乐朗诵,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提高审美体验。

5.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讲述关于寒食节的民间故事或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寒食节和寒食诗产生兴趣。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六年级上册学过的古诗,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引导学生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和鉴赏技巧。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寒食》一诗的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以及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举例说明:教师选取诗中的典型意象,如“寒食”、“杨花”、“寒食雨”等,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互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中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如“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杨花和子规分别象征什么。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等。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增强课堂互动。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寒食》一诗,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诗句。

-教师提醒: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时间和质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学生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可以是寒食节主题,也可以是其他主题。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提供反馈和建议。

7.课堂反思(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注:以上教学过程仅为示例,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调整。)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寒食》一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句的含义。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如“寒食”、“杨花”、“寒食雨”等,并理解它们所蕴含的情感。

-学生能够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自己的古诗,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2.思维与能力:

-学生在分析古诗意象和情感的过程中,培养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提高了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了内心情感体验,提高了想象力。

-学生在探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