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七种质量改进工具讲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种质量改进新/旧工具 本课程目录 1.0 质量问题的定义 2.0 质量问题的处理(纠正/预防行动内容) 3.0 过程方法再探讨 4.0 找出问题的成因 5.0 7种旧的质量工具 6.0 7种新的质量工具 7.0 持续改进的理解 8.0 提问与解答 1.0 质量问题的定义 1.1 在ISO9000所提出的“不符合”定义是:未能满足指定要求。 1.2 一般的理解,下列的情况是属质量问题: 客户投诉 客户退诉 客户反馈 任何检查/测试不合格 任何退货 任何工作上的失误 任何不理想的工作结果 任何形式的不满意/不稳定 1.0 质量问题的定义 1.3 “应有状态”与“目前状态”之间的差距 1.4 质量问题可分为2类: ?已发生的质量问题 ?尚未发生(潜在)的质量问题 1.0 质量问题的定义 1.5 质量问题可分为不同等级: ? 关键/重要 ? 严重/轻微 ? 主要/次要 ? 偶发/重复(循环)/规律 ? 新现/旧有(固有) 1.0 质量问题的定义 1.6 质量问题可以是下列属性: ? 系统问题(管理) ? 产品问题(生产) ? 工作过程/设备问题(技术) 总结来说,一项质量问题是未能满足(要求) 应有状况,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出现差距。 1.0 质量问题的定义 要求来源有: ? 客户/市场 ? 法例/法规 ? 行业规范/标准/守则 ? 社会需要 ? 组织内部/利益相关者/其他 1.0 质量问题的定义 有要求会被演译成为: ? 产品规格 ? 工作规格 ? 技术规格 ? 管理规格 ? 各种形式的规格等等 应有状况是必须达到的规格水平,如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出现差距,就是达不到水平,产生质量问题。 2.0 质量问题的处理 2.1 出现问题首先要进行处理,处理行动有下列6项: ? 标识 ? 隔离 ? 报告 ? 评估 ? 通知 ? 处置 2.0 质量问题的处理 2.2 标识——令所有知道问题已出现,通常包括对不合格或不合格处给予标签。 2.3 隔离——是将不合格与合格分开,避免好/坏混乱,或令不合格不会影响合格。 2.4 报告——是把不合格情况作出描述,说明不合格出现的地点/不合格数量/不合格的名称/不合格的来源等。 2.0 质量问题的处理 2.5 评估——是对不合格作出定义,说明差距(应有状况是什么/现有状况是什么)不合格的比例,不合格的种类/等级/属性等等。 2.6 通知——是通知: ? 产生不合格部门(人) ? 负责处置不合格部门(人) ? 负责纠正部门(人) 2.0 质量问题的处理 2.7 处置——接收者负责: ? 返工 ? 修理 ? 让步收货 ? 降级改作他用 ? 报废 ? 拒收(退回生产者处置) 2.0 质量问题的处理 纠正是对不合格(问题)作出分析,找出成因,决定措施,消灭问题成因,防止不合格再出现。 纠正除了消灭成因,也可以: ? 减低成因所引起的不合格出现次数 ? 设法找出不合格的方法(检出次品) ? 减低成因所引起的差距 ? 减低不合格(问题)所引起的后果(损失) ? 令成因不会带来不合格(阻隔成因影响工作结果) 3.0 过程方法再探讨 3.0 过程方法再探讨 输入包括:(6M1E) ? 人 Man ? 机(设备) Machines ? 料(材料/资料) Material ? 法(工作步骤) Method ? 规(规格/目标/数量) Measurement ? 监(监控/管理)Monitoring ? 环(环境)Environment 其他输入包括: (7M2E1T) ? 能源 Energy ? 士气 Motivation ? 时限 Time 3.0 过程方法再探讨 效率= ×100% 有效性= ×100% 利用率= ×100% 3.0 过程方法再探讨 失误率= ×100% 直通率= ×100% 速度率= ×100% 3.0 过程方法再探讨 过程监控方法 ? 检查输入是否正确及足够 ? 工作首件检查 ? 工作定期报告进度 ? 过程参数反馈(调整) ? 工作定期审核 3.0 过程方法再探讨 过程测量是将过程结果对比数量/效率/有效性/利用率/速度等要求。 过程在监控中或测量中出现的情况与应有情况(要求)出现差距,也属于质量问题。 4.0 找出问题的成因 全面检查法: 找出问题的成因是检查各项输入,是否出现不 合格/问题(7M2E1T),而令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