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秋季湿耙还田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
1
DB21/T2021—xxxx
水稻秸秆秋季湿耙还田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秸秆秋季湿耙还田丰产栽培技术的秸秆秋季湿耙还田、春季泡田耙地、丰产栽培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秸秆秋季湿耙还田丰产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668旋耕机
GB16151.1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1部分:拖拉机
NY/T498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NY/T499旋耕机作业质量
NY/T500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
NY/T609有机物料腐熟剂
NY/T1105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氮肥
NY/T2192水稻机插秧作业技术规范
DB21/T2750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DB21/T2893水稻氮肥高效利用轻简施用技术规程
DB21/T3313水稻基质半钵毯苗氮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DB21/T3374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稻秸秆秋季湿耙还田ricestrawreturnedtothefieldsbywetharrowinautumn
水稻秋季机械收获时,用具备秸秆粉碎和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粉碎的秸秆均匀抛撒于田间,在耕层土壤冻结前适时用旋耕机一次或多次带浆湿耙作业,将秸秆和根茬翻旋混埋入泥浆中的一种秸秆还田作业方式。
4秋季秸秆湿耙还田技术
4.1还田时间
2
DB21/T2021—xxxx
应在水稻收割后至耕层土壤冻结前进行,以在水稻机械收获同时进行为宜。
4.2还田量
全量还田。
4.3机具选择与使用4.3.1选择
水稻联合收割机应选择加装秸秆粉碎和抛撒装置的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旋耕机可选择普通水田旋耕机或秸秆还田专用耙/搅浆机。
4.3.2使用
水稻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16151.2的规定,旋耕机作业质量应符合NY/T499的规定,拖拉机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16151.1的规定。
4.4作业流程
4.4.1秸秆粉碎抛撒
采取秋季水稻秸秆湿耙还田方式。秸秆粉碎抛撒作业质量按照表1执行,其它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质量应符合NY/T500规定。
表1水稻秸秆粉碎抛撒作业质量
项目
要求
粉碎长度,mm
≤80
粉碎长度合格率,%
≥90
平均留茬高度,mm
≤150
抛撒均匀度,%
≥80
漏切率,%
≤1.5
4.4.2泡田
耙地前灌水泡田深度≥5cm,耙地时田间保持水层深度1cm~2cm为宜。
4.4.3施用秸秆腐熟剂和氮肥
耙地前,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按照每100kg秸秆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有效活菌数≥0.50亿/g)2kg/亩,均匀撒施于地表,同时均匀施入氮肥,氮肥按每100kg秸秆施纯氮0.5kg~1kg,调节混合后的物料,C/N宜为25:1~30:1。秸秆腐熟剂质量应符合NY/T609的规定,氮肥的使用应符合NY/T1105的规定。
3
DB21/T2021—xxxx
4.4.4耙地
耙地作业质量按表2执行,其他作业质量检测方法符合NY/T499规定。表2耙地作业质量
项目
要求
作业深度(耙地深),cm
15~20
耙地深度合格率,%
≥90
耙地后地表植物残留量,g/m2
≤200
耙地后地面平整度(高差),cm
≤4.0
5春季泡田耙地技术
5.1泡田耙地时间
翌年春季水稻插秧前进行泡田,泡田3d~5d后进行水耙地。
5.2耙地质量要求
耙地应达到田面平坦、上糊下松、高低落差≤3cm,搅浆深度12cm~15cm,沉淀3d~5d后插秧。
6丰产栽培技术
整体技术按照DB21/T2750执行。采用水稻基质半钵毯苗氮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按照DB21/T3313执行,施肥管理按照DB21/T2893执行,病虫草害防控按照DB21/T3374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