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认知语言学要点.pptx

发布:2017-05-18约2.58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石毓智;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基本概念;汉语顺序受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世界--人思维---语言;认知语言学;基础;认知语言学框架;大脑 世界 感知 体验 认知 基本要素 基本范畴 图式 认知模式 转喻 隐喻;(1)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认知体系,对语言的描述必须参照人的认知过程。 (2)句法不是自主的规则系统,而是语义结构的常规象征,质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象征系统。 (3)语义结构相对于人的认知结构和开放的知识体系,,所以对语法单位的分析不能离开其语义结构。 (4)句法与词法是不可分的。词素、词和句法构成象征系统的连续体,只是被人为的切分了。 ;一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主 客 观 相 结 合 的 经 验 现 实 主 义认识论,简称经验主义。 强调经验在人的认知和语言中的重要性。 经验来源: 人与大 自然 (物理的、生理的), 人类自身的感觉动力器官和智力与 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吃、穿、住、行) 人与人( 社会的、文化的 )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与人之 间的交往(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 ;建构论: 认知结构是后天建构的。 是有结构体系的。 相互作用论:认知起源于主客体之 间的相 互作用的相互作用 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论:研究认知 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方法 认知最基本的要素是基本范畴和图式 认知两种模式:隐喻认知和转喻认知模式 ;认知-功能语言学;1.语言的象似性;王寅(1999)语言符号象似性定义: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 语音象似性:拟声词 词形象似性:汉字 结构象似性:句法象似 语义象似性:范畴 原型在 隐喻,转喻方式 下,联结。 象似性对于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语言符号与其所指意义之间, 既有象似性的一面, 也有 非象似性的一面。 范畴以家族相似为基础,在原型上构建,这也是象似一个基础。;王寅:在结构上, 语言结构有某些方面会反映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 直接映照着人们的概念结构。这里主要讨论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象似性。 汉语结构参照概念领域的原则。 语序与时序之间存在较高的象似性。 距离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 标记象似性 话题象似性 句式象似性 篇章象似性 滤减象性性;语符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 概念上的距离相近, 同属一个义群或语义场, 或欲述一致性较高的信息, 在思维时就容易将它们放在一起思考, 共现的可能性就较大, 在语言表达时符号间的距离也往往靠得近。 主要的、本质的特性, 越靠近中心词;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象似, 与可测度成反比象似。 概念量越大, 越复杂, 所用语言的单位数量也就越多; 信息的可测度越低, 所用语言单位也就越多。越是复杂的概念,在思维时处理起来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语言表达时所用的单位数量也就相应的多。 概念复杂---语言复杂:语言单位数量多。 Zipf 于 1935 年就提出了他著名的经济原则: 语言中语音长度与信息熟悉度和可预测度成反比。概念生疏、难以预测的信息往往要完整加以表达, 很少省略。而在表达熟悉信息时, 往往多用缩写形式, 甚至省略形式, 这是经济动因在起作用, 是象似动因让位于经济动因的结果。 这一结论实际上与人们的思维是一致的: 人们对于已知的和熟悉的概念、信息容易预测, 在句法上则可大加简化, 乃至省略, 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对此加以注意。 汉语无主句 被动句 ; 思维的顺序与语言单位排列的顺序象似。 汉语的思维定势影响汉语顺序:上下大小, 天地高低, 老少长幼 上后下, 先尊后卑”的观念不仅反映在词汇层, 而且也反映在句法层。汉语中的语序一般是:先大后小, 先主后次,,呈倒三角形状(王寅 1990, 1992) 救死扶伤 先重后轻:打击 排斥 时间顺序表达;标记特征象似于额外意义, 标记性从无到有象似于认知的自然程序。 无标记项比有标记项具有更一般化的意义, 用于更广泛的语言环境中。在传统语法中叫“倒装句”就是一种有标记特征的句子, 与正常语序比, 传递了更多的信息, 因而可使人们获得特殊的含义。 ;4.1 引言 4.2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据性与象似性 4.3 理据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4.4 象似性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4.5 象似性的表现形式 4.6 理据性与象似性理论存在的问题 4.7 结语;象似性对于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句法结构的不同, 体现了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 也反映着不同的象似方式。 语言符号与其所指意义之间, 既有象似性的一面, 也有非象似性的一面。 近年来语言学家对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从词语的音形平面发展到句法平面, 并认为在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主要关系是象似性, 而不是任意性, 象似性具有自然的、本源的、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