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一.背景分析
1.国家政策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权力下放的进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由原来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转向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课程管理模式。“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
教师的角色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教师即研究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2.区级课题
在《思明区中小学特色发展策略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特色学校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课题研究目标也提到: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一支致力于研究、实践学校特色发展的的共同体,并在研究过程中让共同体的校长、教研员等参与者获得专业成长。而《厦门市逸夫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正是逸夫中学发展特色学校的一个重要途径。
3.校级规划
《厦门市逸夫中学事业发展三年规划》(后简称发展规划)和《厦门市逸夫中学校园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中都明确要求:精细教师管理,促进专业成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