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移动自助营业厅门禁system.doc

发布:2017-06-09约3.6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助营业厅门禁系统 设 计 方 案 书 石家庄西泰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03年7月14日 技术概述: 门禁是对出入口进行管理控制,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的智能系统。门禁系统从简单的密码控制方式到最新的生物识别控制技术,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发展的历程。门禁控制技术从独立工作的一体化模式到目前流行的多门联网系统,极大地提升了门禁系统的安全系数和管理控制功能。 在产品结构方面,国际上流行的是分体式,即控制电路部分和识别部分是分离的,不但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而且为一控多门打下了技术基础。在识别技术方面,目前采用的几种技术主要如下: 密码识别。主要利用个人密码管理控制,只要使用者在密码键盘上输入密码,控制器将对输入的密码进行识别,做出是否允许开门的判断。该技术简单,易于实现,但主要的问题是防护手段过于单纯,密码位数太少容易被破解,位数太多又不便于记忆; 智能卡识别。主要利用智能卡替代密码或结合密码使用,智能卡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是感应卡、磁卡和接触式IC卡。由于智能卡具有唯一编号或可写入个人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较高,是目前门禁系统中采用最多的识别方式; 生物识别。主要利用人本身的生物特征进行识别控制,如指纹、掌纹、眼虹、声音、脸形等。生物特征是人本身唯一的标志,利用生物特征进行门禁识别控制,不但可以降低大型系统的费用,而且对使用者的要求也较宽松。但生物识别技术尚在发展中,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应用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还较多,目前全面推广应用尚有一定难度。 就目前存在的几种识别技术来看,很难分出谁优谁劣,每种技术都有其应用领域,如密码门禁在生活小区的应用,感应卡在智能大厦的应用,磁卡、指纹和掌纹门禁在银行系统的应用等。每种识别技术都有其优特点,复合技术识别系统在当今应用中开始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复合识别技术主要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识别技术紧密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识别手段的技术创新。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卡+密码、指纹+密码、指纹+卡。 在门禁控制系统中,最容易实现的方式依然是密码识别技术,使用最广泛的也是密码门禁。密码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较好的发展,如二次认证,与其他识别技术结合等,都提高了密码识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得密码这种最传统的智能控制识别技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项目介绍 本项目为河北省移动通信公司自助营业厅门禁管理控制系统,采用两次密码认证识别技术,联网型网络化实时门禁管理控制系统。 系统设计容量为最大管理控制256个门,持卡者不受限制(后台认证),带时段控制,远程管理,黑名单控制,视频联动,多级权限控制。 该系统的设计需求为: 客户正确输入手机号码(11位)+手机密码(6位)后门禁系统打开; 自助区大门需要实现自动开关(前后开合门); 从里面也可以打开自助区的大门; 输密码的小键盘为金属键盘,在键盘周围要求有客户使用说明; 需要有一个小屏幕来提示客户输入手机号码和密码,出现错误也能提示客户重新输入手机号或密码; 系统能够记录客户进入自助区的时间和手机号码; 门禁系统需要与通信公司使用的计费系统实时连接。 根据设计需求,我们采用嵌入式工控主机板,选配金融行业专用金属密码键盘,点阵显示LCD,产品外壳设计为进口拉丝不锈钢面板,开发研制自助营业厅门禁控制系统。 设计标准 本系统方案设计遵循国家、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和有关行业的技术标准。 GB/T 50314-2000 《智能建设设计标准》 JB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A/T 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75-1999 《安全防范工程通用图形符号》 GA 303-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B/T 16572-1996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GB/T 16677-1996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 GB 12663-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JGT/T 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7401-87 《彩色电视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5017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T/HL001 《SYRIS联网型门禁控制系统技术标准》 国家或行业批准发布的相关产品/系统标准 设计原则 自助营业厅门禁系统方案设计的原则: 安全性第一原则 先进性与实用可靠性相结合原则 减少投入规模和提高管理效率原则 扩展性与平滑升级原则 门禁与全局事件相结合原则(如火警联动、CATV联动、BAS 联动等) 自诊断故障、易维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