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品社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 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
第一课 寻根问祖黄河源
教学目标
1.阅读地形图,知道黄河源头大致的地理位置,并能在地图上指出。
2.知道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在黄河流域开创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了解“炎黄子孙”这一名称的来历。
3.了解黄河源头的自然景象和汉藏两族人民悠久的情谊,感受其美。
4. 收集资料,理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感受中华儿女对黄河的归依之情。
1 母亲河畔中华魂
教学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在黄河流域开创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了解“炎黄子孙”这一名称的来历。
2.收集资料,理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感受中华儿女对黄河的归依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图文资料及黄河流域人文故事。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 激情引入
1. (课件播放录像:黄河滔滔,奔腾咆哮) 感受黄河气势。
2.(点击课件)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师:正如一位诗人所描述的那样“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二、初步感知黄河
1.在地图上查看黄河的地理位置。
(1)(出示课件:黄河流经省市示意图)师提问:在地图上,黄河的形状像什么? (“几”字形)
(2)师述: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经9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
三、领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
1.知道黄帝、炎帝在黄河流域开创的中华文明
师:黄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源头,我们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在黄河流域开创了灿烂的古文明。(点击课件,出示黄帝、炎帝头像图)
(1)(课件出示黄帝、炎帝像及相关网站)学生自主探究。
(2)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回答,师随机补充。
a.建造房屋
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黄帝教群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又把桥山改名为桥国。这就是中华远古黄帝时代第一位主管渔牧业,刻苦钻研、考察、了四十几年,第一个创造并基本完成了驯畜饲养鱼虾发展中华远古渔牧业 农业的出现,人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这时,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原始的商品交易。井水不仅清凉,又特别干净,人们食用后,疾病大大减少。黄土高原人们唯一生存源泉。早先因高原无水被迫迁走的群民,都纷纷返回黄土高原定居。几年来,迁的群民越来越多,为了便于管理,黄帝命伯益、常先、大鸿等大臣以井划分区域,因而就出现了“八家为井,井井四道;而分八宅,同井而饮。存亡更守,井为一邻,邻为三朋,朋三为里。里为五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井井有序。”黄帝政治经济从此走向正轨。(3)师小结:黄帝、炎帝和先人们建造房屋、饲养家畜、种植谷物、凿井取水、制造工具器皿,开创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出示相应课件)
(4)(出示课件:孙中山《黄帝赞》)齐读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
平定蚩(chī)尤乱。
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5)(课件出示:华夏儿女祭拜黄帝陵的图片2张)交流人们是怎么祭拜的。(庄重、隆重、每年都要举行等)讨论:为什么海内外的中华儿女要这样隆重地祭拜黄帝和炎帝?
(6)小结:每至清明,有那么多的华夏儿女来到黄帝陵祭拜祖先,这是一份国家民族认同的意识,一份叶落归根的情意,一份对祖国的热爱和愿意报效祖国的情怀。
(7)(课件出示:炎黄子孙的文明起源——中华根)黄河就是中华儿女的根!
2.感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1) 感受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英勇顽强的力量
a.(课件出示:日本侵略军照片)
b.学生谈感受
c.(出示课件:《黄河大合唱》诞生的故事,背景音乐《黄河颂》)师讲述:
那是1939年,中华民族正遭受着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很多大城市先后沦陷,有一位名叫光未然的诗人身处那样的环境,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身感受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恶,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不屈的身影,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划破了阴沉的天空……抵达延安后,诗人写下长诗《黄河》。音乐家冼星海为之谱曲,这就是大型声乐名作《黄河大合唱》。那铿锵有力的歌声,像嘹亮的号角,唤起了人们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很快,歌曲传唱开来!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 3.《黄河之水天上来》 4.《黄水谣》 5.《河边对口曲》 6.《黄河怨》 7.《保卫黄河》 8.《怒吼吧,黄河》
《黄河大合唱》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