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期末考试试卷.doc

发布:2017-02-18约3.51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花溪六中2013至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7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论文化竞争力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大分化、大调整、大转折、大发展的时代,它深刻地改变着每个民族、群体、企业乃至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方式。它所导致的一系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问题,往往是关系到重新选择人类未来生产、交往、思维模式的综合性根本问题。经典的思想资源和既有的文化模式都不能直接提供现成的答案、说明和导引。面对如此深刻的现实生活的转型,必须把文化创造力当成每个国家、民族、企业能否顺利适应、能否作出正确选择、能否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来看待。 文化创造力充分体现了人的自由、能动的本质特征。与文化生产不一样,文化生产往往是量的规模扩张,是一个标准化的重复性过程。而文化创造是新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文化本性的自觉张扬;与文化消费不一样,文化消费往往是群体性的认同过程,而文化创造往往是个体性的求异过程;与文化传播也不一样,文化传播往往是对原有文化的强化,是文化空间的扩展和文化时间的延续。而文化创造是原有文化的否定性环节,是文化时间上的非连续性,然而文化创造又不是孤立的过程,它渗透于文化的生产、消费和传播的各个方面,是文化生产、消费和传播的灵魂和动力。如在文化生产过程中,人把文化作为劳动的对象,体现出人更多地从本能走向自觉;如文化消费过程,是人的审美过程,是价值评价的过程,是文化主体的再生产过程;又如文化传播,是文化的普遍性与不同地域和群体的亚文化的特殊性相结合的过程,是互动整合的过程。 ??? 文化创造力源于实践的创造力。人的实践是文化的源泉和动力,实践的经验为思想文化发展和变革提供感性基础。实践的需求激发文化的创造活力。恩格斯说过,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发展。人的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己的环境而发展的。人的社会实践的创造活动不仅增进人的思维能力,而且打破人的思想桎梏,激发文化创新的勇气和活力,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把巨大的生产力召唤出来的同时,也把人的思想文化创造力极大地解放出来。由于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科学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中世纪思想方式的千年藩篱,同旧日的狭隘的故乡藩篱一起崩溃了。在人的外界视线和内心视线前面,都展开了无限广大的视野。 ??? 文化创造渗透于人的文化活动的一切方面,集中体现为知识的创造和价值的创造。知识的创造增进了人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的认识,而价值的创造增进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的认识,文化创造力也就是人在创造新观念、新知识、新价值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总和。 ???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6) 1.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创造力”的一项是(?? ) A.渗透于文化生产、消费和传播等各个方面,不断产生和发展新质的动力的总和。 B.更多体现出从本质走向自觉、将文化的普遍性与亚文化的特殊性整合的力量。 C.增进人的思维 能力,打破人的思想桎梏,激发文化创新的勇气和活力。 D.在创造新观念、新知识、新价值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总和。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全球化时代,经典的思想资源和既有的文化模式都不起作用了。 B.文化创造与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传播不一样,但又渗透在这些过程中。渗透于人的文化活动的一切方面,集中体现为知识的创造和价值的创造。 C.文化创造力充分体现了人的自由、能动的本质特征,是新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文化本性的自觉张扬。 D.文化创造力来源于人的文化活动实践,文化活动实践决定了人的创造力。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自由、能动的求异动力是一种文化创造力的本质源泉。 B.深刻的现实生活的转型,必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文化创造力 C.实践的能动性和思想的能动性是文化创造力勃发的源泉。 D.社会的变革,一方面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也解放了文化创造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19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