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群落的结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生物·必修 3(人教版)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达标练习
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C.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D.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答案:D
2.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光照 B.光照、温度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
答案:D
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答案:C
4.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答案:A
5.(双选)下列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森林公园中野兔的种群密度
C.用抽样检测法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
D.用样方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答案:BC
6.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等鸟类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虹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森林中共同生活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煤山雀、黄腰柳莺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血雉和昆虫则是__________关系。
答案:竞争 捕食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生物外,还有一类生物没有提到,它们主要是各种______________,这类生物主要生活在________里,这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
答案:细菌、真菌 土壤 生物群落
(3)上述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应该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群落的垂直结构
?提升练习
7.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甲类群
乙类群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物种1
55
52
48
33
35
34
物种2
10
30
20
40
60
50
物种3
0
0
0
12
10
18
物种4
15
23
20
40
41
35
物种5
12
13
15
0
0
0
物种6
0
0
0
10
12
11
物种7
42
41
39
25
30
26
物种8
0
0
0
11
14
12
物种9
21
22
20
15
17
16
物种10
10
12
11
22
21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答案:C
8.(多选)下图中,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坐标曲线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不正确的是( )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
答案:BCD
9.生态学家高斯在实验室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相等数目的两种草履虫,即有尾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以细菌作为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给以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图所示(实线为双小核草履虫;虚线为有尾草履虫)
(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____________,不能正常生长的是__________。两个种群的竞争非常激烈,是因为它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上都非常相似,即它们的生态位非常相似。
(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是____________。
(3)混合培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