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单元溶解度
操作
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NaCl全部溶解
NaCl不能全溶
剩余全溶NaCl
一定温度下,可溶物不能无限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
固体溶解
再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
有固体不溶物
……
加热
固体消失
再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
固体又溶解了
冷却
析出晶体
1.一定温度下,可溶物不能无限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2.温度不同,物质的
溶解能力不同,一般
情况下温度越高,物
质溶解能力越强。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该种 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 质的溶液,叫做这种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呢?
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加入该溶液的溶质固体是否能继续溶解。
2. 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 3g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变为103g。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3. “在一定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
3、结晶(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热溶液
结晶:溶质在溶液中过剩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结晶后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结晶法
降温结晶(KNO3)
蒸发结晶( NaCl )
思考我们还学过什么分离混合物方法?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
饱和溶液
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
对少数固体物质来说:
饱和石灰水
升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升温,增加溶剂
不饱和石灰水
降温,加溶剂
由以上可推知:
粗盐的主要成分:不溶性泥沙、氯化钠
提纯粗盐的步骤:
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溶解、过滤: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食盐晶体?
蒸发结晶
滤纸紧贴漏斗
滤纸边缘比
漏斗口稍低
滤液液面低于
滤纸的边缘
烧杯嘴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
三层滤纸
漏斗末端靠
烧杯内壁
5、浓溶液与稀溶液
(指在一定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相对多少)
在同量的溶液中,
含溶质相对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相对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但对同一种溶质来说,在相同的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一定比
不饱和溶液浓。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
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小 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