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2014年学校工作思路.doc

发布:2017-05-15约3.7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2014年学校工作思路 小学2014年学校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紧紧围绕“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做学生爱戴的老师,建家长信赖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方向,坚持“用责任和智慧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力促教师专业成长,深入课程改革实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注重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思路及目标 (一)继续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1、继续带领学校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精细化管理意识,增强主动性、提升执行力。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多深入课堂、多深入学校工作一线、多深入工作实际,真正做到集中精力抓课堂,围绕质量抓服务。 2、针对学校教师老龄化严重,年轻教师经验不足,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等这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老带新,新新互学”的教研力度,带领全体职工以树师表形象为重点,廉洁从教、文明施教,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过硬、锐意进取的学校教师群体形象。 3、加强教师各级各类培训力度,积极组织“星级教师”评选活动,加强校际交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理论和业务素质。 (二)进一步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在学校管理中,继续实施“精细化”和“流程化”管理模式,着力把常规化管理内化为常态化管理,用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实干的态度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学校的每项工作做精致、做到位;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项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使学校规范深入人心。 (三)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课堂教学,认真做好教育质量反馈与指导工作,并不定期对各学科进行学生能力水平测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条件,合理调配教师,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学时,不随意增减课时,不安排早晚自习,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杜绝挤占、挪用学生活动时间,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紧紧围绕“以生为本、实效课堂”这一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新课标下“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途径,由传统的课堂模式向活动式课堂模式转型,营造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大兴教研之风,推进以赛代培校本培训机制,力求做到备课要深、讲课要清,作业要精,辅导要勤,引导教师抓住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以学生参与程度,师生合作状态,生生互动探索,课堂和谐气氛,创新能力培养的侧重点。 5、开展优质课大比武活动,不仅要求年轻教师积极承担优质课、公开课、研究课的任务,还要要求他们在课后积极总结,积极发言在经验丰富的同行帮助启迪下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反思。逐年增加外送人员培训的数量与次数或请专家到校讲学授课。 6、加大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薄弱学科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努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7、继续坚持“集体研究—— 一人执教——互相观摩——评课交流——反思修改——再次执教”的“六步骤”教研模式,彰显集体备课的时效性。 8、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和竞赛活动,真正达到“以活促教、以活促研、以活促学”的目的。 (四)注重德育工作实效,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针对寄宿制学校师生在校时间长,可与文化生活枯燥的现状,2014年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1、强化学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继续以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为主线,以特色班级建设和特色班队活为平台,创新德育工作方式,积极把学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感教育等纳入教育的日常教育体系,寓德育于日常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不断加强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为学校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让社会和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宣传我们的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的教育现状,认真研究农村大量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等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继续组织师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