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葡萄月(教师版)葡萄月(教师版).doc

发布:2016-12-27约7.0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葡萄月令》导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预习案 1.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 受戒 》、《 大淖记事 》,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关于“月令” “月令”这个词,其实这是我们民族最古老的一个词语,讲的是以农耕为主的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知识。“月令”这个名称来自《礼记?月令》,《礼记》成书于西汉,而书的内容更要早很多,一般认为和孔子及其弟子有关。《礼记?月令》把一年里该做的事,按正规常例逐月加以安排,最初它只包括一些月份的天象、物候以及和季节有关的农事活动等,后来又添加了按月别时分,上起天子、百官等为政者应行的起居、祭祀、礼仪;下至被统治的劳苦大众应守的法令、戒条等政治措施。正因如此,有人也把“月令”的“令”字解释为“政令”。但是“月令”的主要意义在于农事,所以还是解释为“时令”更好。? ??? 用月令体裁写作农书是中国传统农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成就,它用以时系事的体例,把纷繁的农事活动加以编排,使之井然成序,而又极为简便易行,所以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代几乎没有间断过,一直有人用这种体例编写撰着农书。 《诗经》中的《七月》(见《国风?豳风》)就是一篇描写农事的“十二月令”;绘画方面,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院本《十二月令图轴》,描画的是十二个月中民家之生活情景。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御厂还制作过一套“十二月令花神杯”,整套十二件,每件除绘制月令花卉(又称“花神”)外,还配有唐人诗句,落“赏”字篆印,构成诗书画篆刻一体的官窑瓷艺术品。民俗方面,温州有“十二月令”童谣。即使今天网络写作中,也有这样的内容,比如“公司十二月令”,“恋爱十二月令”,虽带搞笑色彩,总还记得中国有这样的传统话题。知道了这些内容,我们 也就知道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并非标新立异,而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个传统题材。 “葡萄月令”,也就是“葡萄十二月令”。从文章的组织结构方面说,这样一种流水帐式的结构,假如是学生所写,也许要被老师批评为没有结构,然而没有结构也许就是最好的结构,道法自然,文章之道也是如此,遵循天地万物的自然结构就是最好的结构。 2、给黑体字注音: 茵陈蒿( ) 葡萄窖( ) 铁锹( ) 摽紧( ) 泱泱( ) 园 圃( ) 嘬奶( ) 一铰( ) 笤帚( ) 玛 瑙( ) 慵懒( ) 瘪果( ) 筑成垄( ) 沁人心肺( ) 琳琅满目( )( ) 3、给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葡( ) 脯( ) 圃( ) 蒲( ) 篙( ) 蒿( ) 镐( ) 缟( ) 碇( ) 绽( ) 锭( ) 腚 ( ) 晔( ) 烨( ) 哗 ( ) 桦( ) 4.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 (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明确: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声明而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3.(补充)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提示:可从形态,颜色等方面谈谈)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 颜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