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024).docx
11.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第十一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1.1不等式及其解集,内容包括:了解不等式的相关概念;能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内容解析
本节课围绕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展开,教材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学习不等式的必要性,进而深入探讨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本章开篇,本节起到了衔接新旧知识的作用,为后续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章节引言和本节内容,为学生明确了学习框架和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不等式的相关概念.能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了解不等式的相关概念.能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探究不等式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培养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
2.目标解析
(1)学生需清晰掌握不等式的定义,理解不等号的含义,区分不等式与等式的差异,同时要学会运用数轴来直观呈现不等式的解集,明确数轴上不同区间所对应的不等式解集范围.深入理解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具体数值,而解集是所有解组成的集合.能够通过代入法判断某个数是否为不等式的解.
(2)通过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明白将抽象的代数不等式转化为直观的数轴图形,能更清晰地理解解集的概念和范围,实现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和补充.
(3)从生活实例或数学情境中抽象出不等式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借助数轴直观呈现解集,增强学生对数学对象的直观感知和想象能力,培养几何直观.在判断解以及处理解集相关问题时涉及到数值的代入和运算,提升数学运算素养.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培养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多数学生对不等式及其解集有学习兴趣.然而,部分学生因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不等式的相关概念理解不清,特别是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还有些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需培养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概念,让学生感受其实际应用,增强直观理解.同时,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促进学生提升.
2.?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实用性.运用类比学习法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借助数轴等工具辅助学生直观认识不等式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问题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6:00时汽车距前方的A地210km,汽车要在8: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设车速是xkm/h.
汽车要在8:00之前驶过A地,从时间上看,就是以xkm/h的速度行驶210km的时间不到2h,这个不等关系可以表示为
从路程上看,就是以xkm/h的速度行驶2h的路程要超过210km,这个不等关系可以表示为
(二)合作探究
探究1①②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定义像①②这样用符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作不等式.
(注:常见不等号还有:≥、≤、≠;不等式可以不含字母.)
当不等式中的字母表示未知数时,经常需要求出未知数应取哪些值.
与方程的解类似,我们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作不等式的解.
例如:110是不等式2x>210的解,而90不是不等式2x>210的解.
探究2再取x的一些值试一试,看一看哪些是不等式2x>210的解?
观察不等式2x>210的解,它们都满足什么条件?
答:可以发现,当x>105时,不等式2x>210总成立;当x<105或x=105时,不等式2x>210不成立.因此,x>105表示了能使不等式2x>21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问题解决汽车要在8: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大于105km/h.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作解不等式.
如:x>105是不等式2x>210的解集.
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表示.
x105x≥105
x105x≤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