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用化学溶液的渗透压.pptx

发布:2020-02-11约2.71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用化学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第2节 溶液的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 of Solutions内容提要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概念和原因。掌握渗透压力的概念及渗透浓度的计算。了解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特点。熟悉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什么是溶液的依数性?化学性质与溶质本性有关:酸碱性,腐蚀性 与溶质本性有关的物理性质 颜色,密度,电导,旋光性… 与溶质本性无关的 蒸汽压,沸点,凝固点,渗透压溶液性质溶液的依数性 与溶质本性无关,而仅仅依据溶质粒子数量(浓度)而变化的溶液性质。 严格地说,只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能够较好遵守此规律。电解质或较浓溶液的误差大。液体物质的蒸汽压、凝固点、沸点蒸汽压 vapor pressure:在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液相蒸发与气相凝结达到平衡时,蒸汽所具有的压力 p。凝固点 freezing point:物质的固相蒸汽压与液相蒸汽压相等时的温度。沸点 boiling point:物质的液体蒸汽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的温度。与纯溶剂相比,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与纯溶剂的差值如下: Δp=K·bBbB: 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ΔTf=Kf·bB K、Kf、Kb分别为对应的系数 ΔTb=Kb·bB液体物质的蒸汽压、凝固点、沸点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之原理 原因:溶质粒子占据液体表面的物理现象;规律:浓度越大,占位越多,蒸汽压越小。电解质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NaCl溶液:Δp ≈ 2 K bB CaCl2溶液: Δp ≈ 3 K bBAl2(SO4)3溶液: Δp ≈ 5 K bB原因: 1 Al2(SO4)3 = 2Al3+ + 3SO42- 1mol 2mol 3mol电解质校正系数i: Δp ≈ i K ·bB AB型电解质,i趋近于2 ΔTf ≈ i Kf· bBAB2或A2B型电解质, i趋近于3 ΔTb ≈ i Kb· bBAmBn型电解质, i 趋近于 m+n液体物质的蒸汽压、凝固点、沸点应用意义1、测定未知物质的相对分子量2、提高沸点:高压时水温可超过100度;锅炉传热、医具消毒、高压锅3、降低沸点:减压蒸馏,可降低沸点4、降低凝固点:低温液体、超低温液体。如冬季防结冰;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Osmotic pressure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扩散现象半透膜:具有一定孔径的多孔性薄膜(材料)。实验现象:用半透膜将溶液与水分开, 可以看到蔗糖溶液面上升。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到溶液中的过程。半透膜渗透现象(两侧状态相同)半透膜渗透现象(两侧状态不同)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渗透原因:溶剂分子能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分子不能 。条件: ①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等。方向: 溶剂分子从纯溶剂→溶液; 或溶剂分子从稀溶液→浓溶液。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渗透压力定义:为维持只允许溶剂通过的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单位: Pa或kPa。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1886年范特荷夫: Π V= nB RT Π = nB/V RT Π = CB RT 其中 cB — 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R — 常数8.314 J·K-1·mol-1 T — 绝对温度 (273 + t)比较两溶液渗透压相对大小: Π1=C1RT; Π2=C2RT; Π1/Π2=C1/C2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注意1:稀电解质溶液渗透压,必须考虑电解质系数i,即: Π = i CBRT注意2:如果用两个浓度不等的溶液,来测量渗透压力,其测量值其实是相对渗透压力,即两个溶液的渗透压力之差。或者说,任何一个溶液的绝对渗透压力,都是相对于其纯溶剂而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更快,渗透压越大。血红细胞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渗透浓度cos :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的物质的量总浓度。单位:mol.L-1 mmol.L-1等渗、高渗、低渗溶液一般不必计算渗透压力,而是比较渗透浓度高渗溶液中等渗溶液中低渗溶液中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医学上的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是以血浆的渗透压力为标准确定的。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 303.7 mmol·L-1临床上规定: 等渗溶液: cos 280 ~ 320 mmol·L-1 高渗溶液: cos >320 mmol· L-1 低渗溶液 :cos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