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第1框 中国担当说课稿2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第1框中国担当说课稿2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第1框中国担当》。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担当,包括中国在全球治理、国际援助、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贡献。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通过对中国担当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与学生在之前学习过的国家地位、国际关系等相关知识相结合。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国家观念,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使其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荣誉。
2.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其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担当,提升其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
4.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担当。
2.中国在全球治理、国际援助、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具体实例。
难点:
1.学生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
2.学生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掌握。
解决办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典型事例,如中国参与国际救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相关事件的认识和看法,促进理解。
3.结合时事新闻,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设计案例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探讨中国担当的内涵和意义,突破理论学习的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提前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新闻报道、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贡献案例。
3.教学设施:准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以便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提前划分好小组讨论区域,确保学生能顺利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参与国际援助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提出问题: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提问:“视频中中国在国际援助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你们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有什么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了解中国如何与世界紧密相连。”
2.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简述中国担当的概念和意义,强调中国在全球治理、国际援助、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PPT展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案例,如亚投行、气候变化承诺、国际维和行动等。
-讲解每个案例的背景、中国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国际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何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这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讨论中国在其中的角色和贡献。
-各组汇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堂提问与师生互动(用时5分钟)
-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国家的国际形象做些什么?”
5.总结与拓展(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担当。
-提出拓展性问题:“未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信息,为下一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与贡献》
-《中国与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援助:中国的实践与经验》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鼓励学生阅读以上拓展材料,深入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贡献。
-探究以下问题: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是如何变化的?
-中国为何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对国际社会有何影响?
-中国在国际援助方面有哪些具体行动?这些行动对受援国有何影响?
-如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