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学案.docx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类型及危害。
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及危害。
3.熟悉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4.了解生物灾害的分类与危害。
5.了解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台风、干旱、洪涝、寒潮)和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的概念及其分布。
6.分析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台风、干旱、洪涝、寒潮)和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的成因和危害。
【学习重难点】
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学习过程】
梳理教材务实基础
一、自然灾害
1.概念:指主要由自然界__________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_______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条件
(1)诱因:自然界__________。
(2)承受灾害的客体: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
【判断】
1.地震发生后一定会构成自然灾害。()
2.引起自然界异常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
(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__________出来,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2)分布:__________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特点: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4)危害
①造成各类__________倒塌和损坏,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
②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________损失。
2.滑坡
(1)概念: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__________作用下沿一定的__________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多发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我国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
(3)危害:掩埋__________,造成人畜伤亡;摧毁__________、工厂和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表覆盖物等。
3.泥石流
(1)概念:由__________或冰雪融水等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__________。
(2)多发区:山高沟深、地势陡峻的山区。
(3)危害:给当地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判断】
1.地震可能会诱发滑坡灾害。()
2.我国西北地区松散物质多,是泥石流多发区。()
3.滑坡和泥石流都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三、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1.旱灾
(1)概念:指降水显著__________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__________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
(2)危害
①导致农业受灾;
②影响__________、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3)多发区: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①世界:__________、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②我国的分布
空间:华北、华南、西南和__________地区
时间:多为__________,夏秋旱次之,连旱明显
2.台风
(1)概念:在__________广阔的低纬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以上的热带__________。
影响
不利
①__________:可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②__________:可导致巨大洪涝灾害;
③__________:常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有利
带来充沛的__________
(3)多发区:中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集中在__________沿海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3.洪涝灾害
(1)概念
洪灾
因__________或__________引发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
涝灾
涝害
因降水过多而__________,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
内涝
由于雨量过多__________,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灾害
(2)多发区
①气候因素:__________纬度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
②地形因素:__________的两岸,特别是河流的__________和地势低洼的地区。
四、海洋灾害
1.灾害性海浪
(1)概念:由强烈的__________,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引起的海浪。
(2)危害
①近海:冲击和摧毁沿海__________、码头等,导致沿岸船只遭受巨大损失甚至沉没。
②上岸后:导致水产养殖受损、农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积__________。
2.风暴潮
(1)概念: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等引起的海面异常__________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
(2)分类:__________气旋风暴潮、温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