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理解朱光潜早期文艺美学思想的枢机.PDF

发布:2017-07-03约1.28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 文学研究 · 天府新论)1998年第 6期 “人 生的艺术化 ”: 理解朱光潜早期文 艺美学思想的枢机 爱 箫 无言之美、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谈美书简未必是朱光潜先生 的代表作 ,但 却一定是他谈美生涯中三个最重要的里程碑 。朱先生走了一条 曲折 回旋的路 。 谈美书简 体现出了明显的向早期美学思想回归的倾 向。这在学界 已渐成共识 。因此,弄清朱先生早期 美学思想是弄清他全部美学思想的关键。对于朱先生早期的美学思想 ,学界 向来有毁有誉。 但大体上 以 1956年为界 :此前,除鲁迅先生等少数几人有过严厉批评外 ,论者多持肯定态 度 ;此后,则多为从政治而非学术立场 出发 的简单否定和批判 。论者多偏执于朱先生 的 “言”——说了些什么,而忽略了朱先生的 “道”——那是从学理上弄清为什么这么说的关 键 。我们经过多年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1956年以前 ,朱先生几乎全部文艺美学论著都指 向_个共 同的 目标 : “人生的艺术化”。所以,廓清这一思想是准确理解和公正评价朱先生早 期乃至全部美学思想 的枢机。 一 、 “人 生的艺术化”:朱先生早期文艺美学思想 的总指归 什么是 “人生的艺术化”呢?朱先生的阐述主要有如下几点:它是一种人生态度,要求 把整个人生当作一件 “完美的”、 “有机 的” “艺术作品”,与 “实际人生”辟开一段 “距离”, 以一种 “审美的”而不是 “实用的”态度对待人生;它是一种人生理想,要求从一切 “现实 的”、 “小我的”、 “俗气的” “利害”关系中 “超脱”出来,面对人生世相的变幻沉浮 “无动 于衷”, “清虚无为”、 “独享静观”;它是一种人格追求,要求人们做到 “逍遥无待”、 “恬淡 自守”、 “清高超拔”;它是一种美学观念,认为艺术的功用仅在 “怡情悦性”,其使命乃在 以 其 “超社会、超政治、超道德”的 “纯粹形式”帮助人们 “摆脱实在界的缰锁,跳出到可能 的世界去避风息凉。” 。 7(】 维普资讯 视 “人生的艺术化 ”为朱先生早期文艺美学思想 的总指归,我们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根 据 : 第一,它是朱先生二十年代开始美学研究一直到五十年代 “美学大批判”之前反复阐述 的重要思想 ,是朱先生这一时期所有文艺美学之 “言”背后一以贯之的 “道”。 1924年发表的 《无言之美》篇幅不长,地位却不可小觑。文中指 出, “美术 的使命”就 在于 “帮助我们超脱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这也是衡量文艺作 品价值高低 的唯一可靠 的标准。该文既是朱先生谈美的 “开山之怍”,又标示 出了朱先生早期文艺美学思想 的基本 走向。 1932年出版的 《谈美》一书集 中体现了朱先生 “人生的艺术化”思想。 《开场话》开宗 明义 :写这本书 “只有一个很单纯 的 目的,就是研究如何 免‘俗 ”’。由于 “现世只是一个密 密无缝的利害 网”,所以 “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 的人都要抱有一副 无‘所为而为 ’的精 神,把 自己所做 的学 问事业 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 ,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 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 的成就 ”。要实现这一点,除了艺术和审美别无他途 ,因为唯有 “艺 术的活动是 无‘所为而为 ’的”,唯有 “美感 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 系而独 立 ”。 该书第一章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首先区别了人对待物的三种态度 : “实用 的”、 “科学的”和 “美感的”,进而指出 “美是事物 的最有价值 的一面 ,美感 的经验是人生 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只有艺术作 品真正是不朽 的”,其余一切都是过 眼烟云,了无意义。 第二章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探讨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指出, “美产生于距离”, 因此人们必须与实际人生拉开一定 “距离”方能成为 “人生 的艺术家”,欣赏到 “美的” “艺 术化 的人生”。但一般人却 “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 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 完全沦为了 “占有欲的奴隶”。而艺术之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