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效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
【摘 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抢救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观察组(n=42),在抢救过程中分别应用常规抢救护理流程和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观察患者抢救效果。结果:在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比较上,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残率、死亡率分别为7.14%、2.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14.28%(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能够为患者正确更多治疗时间,促进抢救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急诊;抢救;脑卒中;快捷护理流程
脑卒中为临床治疗中一种多发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变化速度快、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为急诊抢救中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救治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本次研究中,将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于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患者急诊抢救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84例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间在本院接受急诊抢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按照盲法将其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2例,性别:男27例,女15例;年龄:42~65岁,平均(50.3±1.6)岁,其中,24例为脑出血,18例为脑梗死。观察组42例,性别:男26例,女16例;年龄:41~64岁,平均(51.6±1.3)岁,其中,22例为脑出血,20例为脑梗死。在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上,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抢救应用常规抢救护理流程,流程依次为接诊、挂号、分诊、病情评估、急救措施、缴费等。观察组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具体护理流程表现如下:①做好充分的抢救前准备。接诊后,护理人员快速准备好抢救所需药物及医疗器材,同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工作做好准备工作。救护车回到医院前5分钟打电话确认相关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救护车到达医护后立即启用绿色通道;②抢救过程中护理流程:护理人员10分钟之后完成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快速给予患者吸氧,将患者血液送至检验室进行检测。对患者实施血生化、心电图、CT等检查,且在15min之内完成所有相关工作。在10min之内完成抢救前相关准备工作,通知主治医生实施现场会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快速制定个性化救治方案;③术前护理流程:医护人员需要控制在30min之内完成患者抽血、皮试、备皮、留尿管、插胃管等相关工作,并及时与手术室工作人员取得联系,然后将患者快速、安全地送至相应科室接受专科治疗。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2组患者接诊至确诊、确诊至专科治疗所用时间以及患者接受抢救后致残、死亡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实施数据统计分析。研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s”表示,并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组间差异对比存在显著性均以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以P>0.05表示。
结果
2.1组间相关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接诊至确诊、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接诊至确诊、确诊至科治疗时间
组别 n 接诊至确诊时间(min) 确诊至科治疗时间(min) 对照组 42 28.65±5.54 45.64±5.97 观察组 42 18.01±1.48 26.48±6.21 t 12.03 14.41 p <0.05 <0.05 2.2组间致残率、死亡率对比
接受相应救治后,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致残率、死亡率情况 [n(%)]
组别 n 致残 死亡 对照组 42 10(23.81) 6(14.28) 观察组 42 3(7.14) 1(2.38) χ2 4.46 4.65 p <0.05 <0.05 讨论
调查资料显示,目前,脑卒中发病率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该病致残率较高,为60%,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产生严重影响[1-2]。因此,不断加强对该病的有效救治、护理方式和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在临床救治过程中,早诊断,缩短早期干预时间,让患者能够尽早接受针对性专科手术治疗为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关键[3-4]。在本次研究中,在观察组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快捷护理流程护理流程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