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演示课件.ppt

发布:2019-02-18约3.48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造成发酵染菌的原因有很多,且常因工厂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设备渗漏、空气净化达不到要求、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和技术管理不善等是造成各厂污染杂菌的普遍原因。 ㈠ 染菌的杂菌种类分析 四环素的发酵过程最怕污染双球菌、芽 孢杆菌和夹膜杆菌;柠檬酸的发酵最怕 青霉菌的污染;谷氨酸发酵最怕噬菌体 污染。 梭状芽孢杆菌 双球菌 精选编制 ㈡ 发酵染菌的规模分析 ① 大批量发酵罐染菌 ② 部分发酵罐染菌 ③ 个别发酵罐连续染菌 ㈢ 不同污染时间分析 ① 染菌发生在种子培养阶段, 或称种子培养基染菌 ② 在发酵过程的初始阶段发生染菌, 或称发酵前期染菌 ③ 发酵后期染菌 精选编制 发酵染菌的原因分析 发酵工艺流程中的各环节漏洞 发酵过程管理不善 精选编制 染菌原因的分析 国外一发酵工厂的染菌原因分析 精选编制 染菌原因的分析 国内一发酵企业染菌的原因分析 精选编制 杂菌污染后的挽救和处理 种子培养期染菌的处理 种子罐染菌 发酵罐 × 备用种子 有 无 重新制 备种子 物料管道 供气管道 彻底灭菌 精选编制 杂菌污染后的挽救和处理 发酵前期染菌的处理 培养基中碳、氮含量高 终止发酵,重新灭菌再接入种子进行发酵 培养基中碳、氮消耗量多 放掉部分料液,加入新鲜料液,重新灭菌再接入种子进行发酵 降温培养、调节pH、补加培养基进行处理 精选编制 杂菌污染后的挽救和处理 发酵中后期染菌的处理    轻微染菌 终适当加入杀菌剂或抗生素及正常的发酵液以抑制杂菌的生长速度。 代谢产物已达一定水平 产品的含量达一定值,只要明确是染菌也可放罐 加热至120℃,保 持30分钟后排放 无提取价值的发酵液 精选编制 杂菌污染后的挽救和处理 染菌后对设备的处理 发酵罐需要放罐后彻底清洗 空罐加热灭菌至120℃以上、保持30min后才能使用 甲醛熏蒸或溶液浸泡12h以上处理 精选编制 杂菌的预防措施 强化空气净化过程 1.空气进化流程的选择 2.过滤介质的选择 3.过滤介质的填装 4.空气净化系统的管理 精选编制 严格培养原料及设备的灭菌 原料的预处理 1.原料除杂:防止机械受磨损 2.粉碎:减少固体的团块 3.浸泡:使营养物质便于菌体的利用 4.糊化、液化和糖化: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 质,易于菌体利用 精选编制 严格培养原料及设备的灭菌 培养基的灭菌 在保证杀灭杂菌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保留营养物质。一般选择高温蒸汽对培养基、发酵罐及管路系统进行灭菌。 一般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60℃维持10min就会 死亡。噬菌体一般在80℃下就会死亡 精选编制 设备的灭菌 实罐灭菌时,要充分排尽发酵罐内的冷空气 对设备的死角要进行处理 精选编制 法兰连接死角 发酵工厂的有关管路要保持光滑、畅通、密封性好,以避免和减少管道染菌的机会 精选编制 渣滓在罐底形成的死角 培养基在罐底形成的膜层,有一定的绝热作用,容易形成死角。 精选编制 不锈钢衬里的死角 发酵液通过裂缝进入衬里 和钢板之间,窝藏在那里 形成死角。 采用复合钢板制造发酵罐 不产生死角。 精选编制 接种管路的死角 种子罐与发酵罐的一段连接管路的灭菌是与发酵罐的灭菌同时进行的。应该在1处焊接上一个排气阀。 精选编制 排气管的死角 罐顶排气管弯头处如有堆积物,其中窝藏的杂菌不容易彻底消灭,而当发酵时受搅拌的震动和排气的冲击就会一点点地剥落下来造成污染。 排气管的直径太大,灭菌时蒸汽流速小 也会使管中部分耐热菌不能全部杀死。 所以排气管不宜过大或过小。 精选编制 第七章 发酵染菌 及防治 精选编制 所谓发酵染菌是指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系统,从而使发酵过程失去真正意义上的纯种培养这一现象。 据报道,国外抗生素发酵染菌率为2%~5%,国内的青霉素发酵染菌率2%,链霉 素、红霉素和四环素发酵染菌率5%, 谷氨酸发酵噬菌体感染率1%~2%。 染菌对发酵生产率、提取率、得率、 产品质量和三废治理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精选编制 发酵异常现象 菌种在扩培阶段发生异常现象,必然会对发酵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异常现象是指发酵过程中某些理化参数和生物参数发生与原有特性不同的改变 包括种子培养异常和发酵异常 精选编制 ⒈ 种子培养异常 ⑴ 菌体生长缓慢 ⑵ 菌丝结团 ⑶ 代谢不正常 ⒉ 发酵异常 ⑴ 菌体生长差 ⑵ pH值过高或过低 ⑶ 溶氧水平异常 ⑷ 泡沫过多 ⑸ 菌体浓度过高或过低 谷氨酸发酵时正常和 异常的溶氧曲线 精选编制 种子培养异常 菌体生长缓慢 菌种自身的原因 培养基的原因 操作过程的原因 精选编制 种子培养异常 菌丝结团 通气溶氧不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