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辐射防护演示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3.3 辐射损伤的机理 OH和H很不稳定,相当活泼,它继续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用RH代表生物大分子: R—生物大分子的自由基 可见生物大分子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效应。 精选编制 7.3.3 辐射损伤的机理 2)射线的直接作用 射线直接与生物大分子作用将生物大分子的化学链轰断引起生物大分子的损伤:只有在含水量为3%以下的化合物受到几十万伦的照射时,才有可能产生直接作用。 精选编制 7.4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和防护计算 7.4.1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7.4.2 照射量的计算 7.4.3 防护计算 7.4.4 屏蔽防护常用材料 精选编制 7.4.1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时间防护——缩短人体接触射线的时间。 距离防护——远离射线源。 屏蔽防护——在射源和人体之间加一层屏蔽物。 精选编制 7.4.1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时间: 剂量=剂量率×时间 精选编制 7.4.1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2、距离:在辐射源一定时,照射剂量或剂量率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即: 式中:D1——距射源R1处的剂量或剂量率 D2——距射源R2处的剂量或剂量率 R1——距射源到1点的距离 精选编制 1、当量剂量和单位 (2)当量剂量的单位 由于 是无量纲的,当量剂量的SI单位为 ,专用名称为希沃特(SV),因此, 。 此外还有毫希沃特(mSV)和微希沃特(μSV) 精选编制 2、当量剂量率及单位 是单位时间内的当量剂量。SI单位为希沃特﹒秒-1( ) 精选编制 3、有效剂量 (1)组织权重因子: 辐射防护中通常遇到的情况是小剂量慢性照射,在这种情况下引起的辐射效应主要是随机性效应。随机性效应发生机率与受照器官与组织有关,也就是不同的器官或组织虽然吸收相同当量剂量的射线,但发生随机性效应的机率可能不一样。为了考虑不同器官或组织对发生辐射随机性效应的不同敏感性,引入一个新的权重因子对当量剂量进行修正,使其修正后的当量剂量能够正确的反映出受照组织或器官吸收射线后所受的危险程度。这个对组织或器官T的当量剂量进行修正的因子称为组织权重因子,用WT表示。每个WT均小于1,对射线越敏感的组织,WT越大,所有组织的权重因子的总和为1。 精选编制 3、有效剂量 (2)有效剂量及单位: 经过组织权重因子WT加权修正后的当量剂量称为有效剂量,用字母E表示。由于WT为无量纲,所以E的单位与当量剂量HT单位相同为,专用单位SV 通常在接受照射中,会同时涉及几个器官或组织,所以应该有不同组织或器官的WT分别对相应的器官或组织的剂量当量进行修正,所以有效剂量E是对所有组织或器官加权修正的当量剂量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精选编制 3、有效剂量 由当量剂量定义可得到: 式中:HT——组织或器官T所受的当量剂量 WT ——组织或器官T的组织权重因子 WR ——辐射R的辐射权重因子 DTR——组织或器官T内的平均剂量 E——有效剂量,单位:J·Kg-1,称为希沃特(SV) 精选编制 4、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60号出版物的一些新规定 (1)以“确定性效应”取代“非随机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是指发生机率与剂量成正比而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辐射效应。一般认为在辐射防护感兴趣的低剂量范围内这种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 确定性效应:是指通常情况下存在剂量阈值的一种辐射效应,超过阈值时,剂量愈高则效应的严重程度愈大。 精选编制 4、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60号文告出版物的一些新规定 (2)进一步明确吸收剂量定义: 吸收剂量均指某一组织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剂量(DT)单位J/Kg专用名称:戈瑞(Gy)对于随机性效应的概率,可以用平均剂量来指示:这主要基于这样一种关系:即诱发某一个效应的概率与剂量的关系是线性的,这在有限的范围内是合理的近似。 对确定性效应:剂量与效应的关系不是线性的,所以除非剂量在整个器官或组织内分布是相当均匀的,把平均吸收剂量直接用于确定性效应是不贴切的。 精选编制 4、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60号文告出版物的一些新规定 (3)新定义的放射防护剂量单位——当量剂量 新: 旧:剂量当量 D——吸收剂量 Q——品质因素 N——其它修正因素 精选编制 7.2 剂量测定方法和仪器 7.2.1 辐射监测的内容及分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