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第5课一、《确定网站的主题和风格》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专题二第5课一、《确定网站的主题和风格》说课稿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属于青岛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专题二第5课,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网站的主题和风格。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站主题和风格,以及如何根据网站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包括网站的基本概念、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已有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网站设计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学生将通过学习确定网站主题和风格,提升对信息内容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培养计算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以及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创意表达和协作学习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接受快,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较弱的特点。在知识层面,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对网站设计和信息组织的能力尚待提高。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好,但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相对较弱。在确定网站主题和风格这一环节,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设计的核心要素,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范。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则较为内向,这可能会影响课堂讨论和项目合作的效率。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包括对信息资源的辨别能力、对信息安全的意识以及对网络道德的认识。这些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至关重要。
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过度依赖网络、沉迷游戏等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健康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通过讲解网站主题和风格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理论基础,并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网站主题和风格的理解,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网站设计实践,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设计过程,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网站设计案例,直观展示主题和风格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在线教学平台:借助在线教学平台,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和练习题,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
3.实践软件:使用网页设计软件,如Dreamweaver等,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成功的网站案例,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一个优秀的网站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网页制作基础知识,如HTML标签、CSS样式等,为本次课程奠定基础。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确定网站主题和风格的重要性,包括如何选择主题、风格搭配、色彩运用等。
-举例说明:展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站,分析其主题和风格,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风格的特点。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设计一个网站的主题和风格,并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网站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色的网站。
-教师指导: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确定网站主题和风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网站设计,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意能力。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完成小组设计的网站,并提交设计文档,包括主题选择、风格搭配、色彩运用等方面的说明。
-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行业网站的典型风格,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以下为具体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一:导入
-教师展示优秀网站案例,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个优秀的网站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引出本节课主题。
教学环节二:新课呈现
-讲解确定网站主题和风格的重要性,包括用户需求、品牌形象、行业特点等。
-通过PPT展示不同风格网站的案例,分析其主题和风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兴趣选择一个领域,设计一个网站的主题和风格。
教学环节三:巩固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网站设计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分享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