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doc

发布:2017-08-27约2.0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护理 功能锻炼 人工膝关节置换主要是解除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手术比较复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术后功能恢复的要求越来越高,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从而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独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结合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9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预防并发症,早期使用CPM,指导正确使用助行器。结果无1例发生感染和关节僵硬,均在术后12~15天出院。随访0.5~3年,所有病人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对手术效果满意。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因为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日常活动受到限制,希望通过手术恢复膝关节活动功能的愿望非常强烈。针对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我们术前必须充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手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利用各种宣传资料和图片向患者讲解膝关节置换的麻醉方法和体位、手术方法及康复计划,语言尽量通俗易懂,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②a.常规检查及准备:常规检查项目: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透及心电图。按医嘱做药物过敏试验。b.皮肤准备:应严格备皮,患者术前日沐浴,局部皮肤反复擦洗,剪去趾甲,术前用碘伏皮肤消毒1次/日,2天。c.患者准备:术前2周戒烟、戒酒。③指导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做抬臀、股四头肌等张舒缩活动、膝关节屈伸和直腿抬高运动、踝泵运动等。 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故术后6小时内要取去枕平卧位,以防呼吸道并发症及头痛。术肢必须用枕头抬高保持中立位,使用膝关节固定器使膝关节处于伸展位,膝关节固定器必须每天24小时使用(除了锻炼外),持续3天,以后仅在夜间使用。翻身最好选择健侧卧位。翻身时要确定床头已被降低,护士应支托整个手术的腿,不可扭转。翻身后在手术腿的下方垫1~2只枕头。确保肢体处于正确的轴线位置。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肢远端血液循环、足背动脉搏动、感觉运动功能等情况。如患肢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②留置负压引流管的护理:人工膝关节置入体内是一个较大的异物,手术创伤大,术后切口留置负压吸引管使积血及时排出,负压吸引器要低于切口30cm,倒取引流液、更换负压器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引流管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术后引流量<50ml时拔除引流管。③预防感染:严密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切口加压包扎,发现红肿和波动感及时报告医生。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术后连续测体温3天,4次/日,如果体温正常后出现再度升高的双峰现象,应怀疑感染,及时报告医生。④皮肤护理: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定时按摩局部受压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的发生,其次是加强营养。⑤预防关节僵硬:术后在镇痛效果下使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CPM锻炼)收到满意的效果。角度从0°~40°开始,逐日增加角度5°~10°。有助于肢体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防止粘连,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术后3天内,膝关节活动范围限制在40°以内,术后2周达到90°者90%。如果病人疼痛剧烈适当减少度数,并给予止痛。 功能锻炼指导:①术后1天麻醉消失后即开始做患侧小腿关节的背伸和跖屈环绕运动。每天重复训练2~3次,15~20分钟/次。以减轻足部水肿,锻炼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劳为宜。术后2~7天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及直腿抬高锻炼,每次保持10秒,3~5次为1组,每天3~4组,使患者顺利完成这一运动过渡。②术后2周重点加强关节主动运动,继续进行上述功能锻炼。进一步加强直腿抬高运动及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增加下床活动时间,术后7~10天使用助行器练习站立和行走,进行步态训练和下蹲练习。③出院后功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加强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活动范围。借助扶手进行下蹲练习,患者应目视前方抬头挺胸,腰部肌肉放松,臀部不能翘起,患者尽量进行穿裤、袜等日常生活锻炼可从事部分轻度家务劳动。逐渐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和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讨 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某些骨科疾病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早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功能锻炼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加强与医生及家属的沟通,方能保障手术成功。根据患者的情况不断增加练习频率、强度可以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朱建英,叶文琴.现代创伤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