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地理下册 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说课稿 晋教版.docx

发布:2025-02-09约3.4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年级地理下册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说课稿晋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2节,主要围绕黄土高原展开,重点讲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本节内容包括黄土高原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以及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等。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点,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并了解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认识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理解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增强学生综合思维,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及其效果。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较高。然而,由于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部分学生对黄土高原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了解有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形、气候等,但对于黄土高原特有的水土流失问题,学生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但面对复杂的环境问题,他们的解决策略和创新能力尚需培养。

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表现各异。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存在依赖教师讲解的现象。这可能会影响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黄土高原地形图、水土流失成因图、治理措施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多媒体设备,确保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运行正常。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土高原,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也面临着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

-引入课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2.讲授新知(20分钟)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展示黄土高原地图,讲解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介绍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分析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如植被破坏、过度开发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介绍生物治理、工程治理、政策法规等措施。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水土流失的成效。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讨论其可行性及效果。

-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评价和指导。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及治理的重要性。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分享收获,教师进行点评。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写一篇关于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知识点梳理

一、黄土高原的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接秦岭,北抵长城。

2.地形特点: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地表形态以塬、梁、峁为主。

3.气候特点: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坡度大,植被覆盖度低,土壤质地疏松,降雨集中等。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等。

2.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

-地表水系破坏,水资源减少。

-河道淤积,洪水灾害加剧。

-气候恶化,生态环境恶化。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生物治理: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结构。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种植适宜的植物,提高植被质量。

2.工程治理:

-沟道治理:修建梯田、梯地、护坡等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修建水库、渠道、泵站等,调节水资源。

-防护林带:种植防护林,防止风蚀和水蚀。

3.政策法规: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土保持管理。

-实施水土保持项目,推动水土流失治理。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