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血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血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相关性良好,心功能越差,血BNP水平越高。
AMI是导致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AMI后一周,收缩和舒张功能已有损害,且梗死面积越大,缺血时间越长,患者心功能受损越严重。心功能减低的程度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和心肌梗死面积大小密切相关。
研究AMI后,血BNP水平与Killip分级、LVEDd、LVEF、CK-MB、和TnT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应用血BNP水平评估AMI患者心功能状态,提供依据。 ;方法:顺序入选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在我CCU住院AMI患者230例及正常对照111例,在AMI后第2-7天测定血BNP水平,用乙二胺四乙酸(即EDTA)抗凝管肘静脉取血,床旁检测血BNP水平。顺序检测正常对照组血BNP水平。在AMI发病后第6-24小时抽静脉血查血CK-MB和TnT 2-5次,取最高值为峰值;在测量BNP水平前后±48小时内,查LVEDd、LVEF。
按照心功能Killip分级,不同LVEF,不同LVEDd分组,对比各组间CKMB、TnT、LVEDd、LVEF和BNP水平;
分析BNP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诊断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最佳指标和阈值。;1,AMI后随Killip分级血LnBNP水平梯次升高 ;2,不同LVEF组LnBNP水对比 ;3.AMI患者不同LVEDd组LnBNP水平对比 ;4.AMI后患者Ln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AMI患者LnBNP、LVEDd、LVEF和Killip分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不同指标诊断AMI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ROC曲线对比 ;0.90-1 = excellent (A) 0.80-0.90 = good (B) 0.70-0.80 = fair (C) 0.60-0.70 = poor (D) 0.50-0.60 = fail (F);5.BNP水平对AMI后并发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不同心功能指标(124例患者)诊断AMI失代偿心力衰竭ROC曲线参数对比 ;不同BNP阈值诊断AMI患者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参数列表 ;;6,BNP水平对首次AMI后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意义 不同心功能指标诊断心源性休克的ROC曲线的参数对比 ;不同心功能参数诊断AMI后心源性休克的ROC曲线 ;诊断心源性休克的BNP阈值相关参数列表 ;ROC曲线拐点提示在BNP约为500 pg/ml时,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最大,准确度最高,阴性预测值为95.0%,是诊断心源性休克的最佳阈值?? ;结果:
①AMI患者BNP水平,随着Killip分级升高和LVEF的降低而梯次显著升高(P均0.05~0.001);BNP水平在LVEDd>55mm组的显著高于≤55mm组(P均0.001),LVEF亦显著为低(P均0.001);而CK-MB和TnT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仅CK-MB在KillipⅣ级组显著高于Ⅰ-Ⅲ级组(P均0.001)。
②LnBNP、LVEDd、LVEF与Killip分级成直线相关(P均0.05~0.001),其中LnBNP的相关性最好,是预测Killip分级的独立相关因素;此外LnBNP 与LVEDd、LVEF相关性良好(r=0.166、-0.405, P0.05~0.001)。
③在众多指标中,BNP水平诊断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AUC最大(P<0.001),是最佳诊断指标。在BNP=260pg/ml时,诊断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SN):79.7%,准确度(AC):71%。;在BNP=500pg/ml时,预测心源性休克的阴性预测值(NPV):95.0%,AC:68.5%。。;结论
AMI患者BNP水平与Killip分级、LVEDd成正相关,与LVEF负相关。AMI后第2-7天的血BNP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心功能状态,诊断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和排除心源性休克状态。对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pg/ml到5000pg/ml (0.29Pmol/L到1440.9Pmol/L)
Triage, Biosit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