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解析.ppt

发布:2016-03-18约9.39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2 测量λ0处视程的原理 按照视程方程式,我们能知道散射系数μs。又因为我们选取的波长通常是λ0=0.61μm或0.55μm,在这些波长处的吸收近似为零,因此,衰减只是由散射造成的。 在已知的x距离上,在波长λ0处,测得大气的透射率为τs(λ0,x),则有 (5-14) (5-15) * 如果已知距离x在0~V之间,由于在整个视程内的μs都是一样的,因此,可以将此式中的μs(λ0)代入视程方程中,得到视程与已知距离处的透射率之间的关系为 (5-16) 由此式可知,只要测得已知距离x及透射率τs(λ0,x),就可以求得视距。 * 计算气象视程 例5-1 在距离x=5.5km,波长0.55μm处测得的透射比τs(λ0,x)为30%,求气象视程V。 解 : 将x,τs(λ0,x)代入式(5-16) 得 即在0.55μm处的气象视距为17.9km。 * 3 利用λ0处的视程求任意波长处的光谱散射系数μs(λ) 一般可以将散射系数表示为 (5-17) 式中的A,A1,q都是待定的常数。 式(5-17)中,第二项表示瑞利散射。在红外光谱区内,瑞利散射并不重要,因此,只需考虑式中的第一项,即 (5-18) * 对上式取对数,有 (5-19) 式中q是经验常数。当大气能见度特别好(例如气象视程V大于80km)时,q=1.6;中等视见度,q=1.3(这是常见的数值)。如果大气中的霾很浓厚,以致能见度很差(例如,气象视程小于6km),可取q=0.585V1/3,其中V是以km为单位的气象视程。 * 式(5-19)同样应能满足波长λ0处的散射系数。可利用式(5-18)和式(5-13)得到 (5-20) (5-21) * 将式(5-21)代入式(5-18),就可以得到任意波长λ处的散射系数μs(λ)与气象视距及波长的关系式 (5-22) 把此式带入由纯散射衰减导致的透射率公式,有 (5-23) * § 5.5 大气透射率的计算举例 1 大气透射率的计算步骤 在实际大气中,尤其是在地表附近几千米的大气中,吸收和散射是同时存在的,因此大气的吸收和散射所导致的衰减都遵循比尔-朗伯定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大气的光谱透射率为 (5-24) 式中τa(λ),τ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