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原因对策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对策分析
摘要: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是会计的立足之本,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市场秩序。究其根本原因,是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出现了问题,故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探讨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职业道德;道德情操论;成本―收益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095-02
前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也越发突出,比如中国的“红光事件”、“银广厦事件”以及美国“安然事件”童话的破灭等。这使得公众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更为深重的担忧。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人员应加强自我约束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切实解决好会计失真问题,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也是对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
一、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一)来自整体社会环境的原因
1.社会“道德滑坡”的影响 [1]。“道德”源于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道德的变化由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当今社会中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市场运作机制尚不健全,出现了不讲诚信、偷税漏税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造成了整体社会道德的滑坡,同时也降低了市场运作的效率,扰乱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而这些也引起了会计界的一些不良风气,作假账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2.缺乏良好的社会道德约束力。正如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提到的,他认为,同情心是道德行为的根本动机,人们都想要赢得他人及社会在道德情感上的认同与肯定,所以,人们的各种行为才总是受到道德的约束 [2]。而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接触越来越少,很多人都只生活在自己小圈子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少,关系变得越来越默然。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社会舆论对人们的影响也逐渐弱化,人们变得更加自我,使得道德规范失去了原有的强大约束力。
(二)来自会计行业的原因
1.伪造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新古典派经济学者提出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即用成本与收益相对比的方法来分析人们进行一项经济行为的动机 [3]。该理论指出,一个人是否进行某项经济活动,取决于该项经济活动将给他带来多少收益以及他所要付出的成本。由于伪造财务数据的成本很低,处罚力度小,造假成本有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其收益却远远超过了所付出的成本,经过粉饰的会计信息可以偷税漏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和公司相关管理者有动机去伪造会计信息,并且伪造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吸引力很大。
2.相关法律制度和会计制度尚不健全。虽然中国目前已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用于规范会计行为,但是存在有些法规、制度之间实施不配套、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很多规定缺少量化性的指标。例如重要性原则、稳健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在执行中存在较大的灵活性。重要性原则规定可以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而合并反映的会计信息大多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情况,并且事项的重要与否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就使得有些会计人员钻了空子。
3.外部监督不力。在中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相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但是对企业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上级主管部门为了偏袒自己的下属单位,导致监督力度弱化。相关税务机关部门往往多注重税款的缴纳,而忽略了其他会计核算的监管。目前企业会计监督的主体主要是由政府财政部门审批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单位内部的会计审计和有关部门。但是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由于追求企业的共同利益,常常不能达到有效的监督效果。注册会计师的数量近几年明显增多,但是这也导致了一些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有些社会中介机构之间存在不正当竞争,为了招徕客户,不惜放弃自身的职业道德,出具经过粉饰的虚假审计报告。
(三)来自公司内部的原因
1.管理者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法人,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经济利益的强大驱动力。基于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会计信息是用来衡量管理者水平的主要依据,企业根据利润差异分析报告、对外的财务报告和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