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治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
一、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帮助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评估和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动。因此,会计信息,尤其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可以认为是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反映主体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它可以分为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的会计信息失真两种。
(一)引起非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1、单位的领导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受利益驱动,置《会计法》等法律于不顾,为了政绩、业绩的需要,为了追求本单位利益最大化,在外部监督不到位的条件下,凭借自身掌握的权力,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等虚假会计信息。
2、一些会计人员素质低、责任心不强
一是由于业务素质低,责任心不强,经常发生操作性、原埋性错误。二是由于政治素质差、思想觉悟低,而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甚至与乱纪行为的制造者沆瀣一气、主动造假,起到了违法乱纪的参谋、助手作用,致使虚假会计信息难以发现和治理。
3、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内部管理基础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虽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形同虚设
有的单位虽设立了内审机构和人员,但由于内审人员由单位领导委任,经济利益均受单位领导的制约,这自然对内审人员职责的行使构成约束,都使得内部管理制度无法按预定的目标发挥其功效。
4、单位外部监督不力
《会计法》赋予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但其对人和事没有处理权,因此面对单位领导的违规干预只好听之任之。单位外部虽有许多监督机构,但他们所完成自身的任务各有侧重,未能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整??、有效地监督管理体系。
5、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由于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投资者具有不同的经济目标,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发生利益冲突。然而,经营者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他只披露满足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所需要的信息量,从而损害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
6、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在许多企业中,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同时,由于经济处于转轨时期,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设监督,“绝对的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二)引起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准则的偏差因素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会计准则是否具有较长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如果是一种临时应急性措施,不用多长时间就会丧失作用,需要修订;再次就是会计准则定义、释义的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
2、会计法规建设不完善
任何一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可能尽善尽美、涵盖一切,它们只是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的原则和规范,而且大多数只是对以往会计实践的总结,每当许多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客观上需要不断创新会计惯例,但为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法定会计政策的相对稳定,法定会计政策必须有一定的弹性。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使同样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由于会计领域缺乏严密的会计规范体系,一些很需要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使会计法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这样,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也因此加大。
3、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
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是以利益分配方案为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指标可能直接影响使用人利益,事实上,在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空隙间,信息提供者总能作出使自己得益的选择。而一旦会计信息的生成有隐蔽的主观意愿参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一)对于非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治埋
1、控制和引导经理人的的行为
修订后的新《会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