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三章第一节输血与血型.ppt

发布:2016-11-01约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请你思考? 输血一定要输全血吗?请分析下面四种情况怎样输血更好? 1、严重贫血患者 2、抵抗力低的患者 3、出血性疾病患者 4、大面积烧伤患者 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 输入浓缩的白细胞 输入浓缩的血小板 输入血浆 四种血型血液之间的凝集关系 献血者 受血者 A型 B型 AB型 O型 A型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AB型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O型 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输血关系表) AB:万能受血者,O:万能输血者 1.为什么输血时都必须先鉴定血型? 2.各种血型的人输血时可接受哪几种血 型的血液?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答: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时,有可能出现红细胞凝集的现象。 答:除了同血型之间可以相互输血之外血液为AB型的人可以接受其他各血型的血液,而O型血的人则可以输给其他各血型的受血者。 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保证安全输血。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为前提。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的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也可以少量的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输血的原则 我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公民献血年龄为18-60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6 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 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 次,累计献血量30000 毫升。 四、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意义大 1、如果一次输血不超过400毫升,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 2、一个成年人一次献血不超过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功能。 作为作你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 项目 血细胞类型 形状 有无细 胞核 大小数量 功能 临床上 的应用 双面凹的圆饼状 圆球状 不规则 无 有 无 较大,最多 最大,最少 最小,较多 运输氧气 防御疾病 止血和加速凝血 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都引起贫血 数量增多说明有炎症 其数量决定止血功能是否正常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输血与血型 1、知道人体血量相对稳定的 生理意义 2、知道ABO血型的类型 3、掌握输血的原则(重点) 4、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 学习目标 你知道吗? 1.一个正常人的血量占体重的多少? 2.是不是每个失血的人都需要输血? 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 3.ABO血型系统是谁发现的呢? 一、血量和血型的发现 1、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 2、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 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 危及生命 头晕、心跳、眼发黑 出冷汗 2—3周得到补 充而恢复 一般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 2500 毫升 2500毫升 19世纪,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施泰纳 尝试将许多人的血液样品混合,发现有时两种血液的样品能完全混合在一起,而有时两种血液的红细胞会彼此凝结成一团,出现红细胞凝集的现象。他认为正是红细胞凝集现象导致了输血的失败。经过深入研究后他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 1930年,兰德施泰纳获得诺贝尔奖。 兰德施泰纳 3、 ABO血型系统(最重要的血型系统) 人的血液分为四种类型: A型、B型、AB型和O型。 二、ABO血型系统 四种血型都有什么特征 A凝集原 B凝集原 B凝集原 A凝集原 A凝集原 B凝集原 A、B凝集原 无凝集原 血清 抗B凝集素 血清 抗A凝集素 血清 无凝集素 血清 抗A和抗B凝集素 A型标准血清(抗B) B型标准血清(抗A) 血型的鉴定 血型 A B O AB 受试者 血清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标准血清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B型标准血清 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凝集 输血是指将全血或血液的某些成分输入受血者的血液中,其目的主要是补充血量、增加红细胞、提高血浆蛋白、以及增加免疫力等,多应用于出血、贫血、严重感染及凝血异常等情况。 一般概念上的输血多指输入全血。 成分输血:仅输入某些血液成分,如单纯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